第45章 反向发任务(第3/4页)
年纪小多吃饭能长个儿,过了这个年纪再不控制饮食就只能横向发展,他们家有偶像包袱的不只他一个,所有人的偶像包袱都不轻。
好吧好吧,他知道叔祖和兄长是看他年纪小让着他,心里都记着呢。
在别人家做客要食不言寝不语,自家吃饭没那么多规矩,他们父子俩好不容易到了安稳的地方还不能说句话了咋滴?
荀晔吃饭的样子和他爹如出一辙的斯文好看,但是效率却完全不同,等他暴风吸入完毕,他们家美人爹才刚开始喝汤。
今天也是光盘行动的一天。
荀晔吃完继续叭叭,非要把这几个月少说的话叭叭过来不可。
路上吃不饱睡不好,到城里有正经地方住了可得好好歇歇,过几天等阿爹收拾好歇的差不多了他们还能出门转转。
晋阳虽然没有洛阳繁华,但是也不像洛阳那么压抑。
大概他去洛阳的时间不巧,正赶上全城都在董卓的高压之下,董卓死后情况应该能好转不少,但是董卓死了他也离开了。
火烧洛阳被蝴蝶了,洛阳加上周边县邑的人口大概有一百来万,但是晋阳也不差,足足十多万百姓,快赶上京城的十分之一了。
要是再算上这次带来的百姓和上次带来的精兵那就是三分之一,他们晋阳厉害着呢。
荀悦慢条斯理放下碗筷,“兵丁要分驻各郡,带来的百姓也不会全部留在太原,丁口不能这么算。”
“差不多差不多,反正来了之后都算是并州百姓。”荀晔不和他爹较这个真,“本来并州一州的人口都比不过中原的一个郡,咱们现在可以继续用一州的人口和中原的一个郡比。”
吃饱了不能直接睡觉,天黑之后也不好出去遛弯儿,荀晔让人把食案收了然后去帮他爹收拾书房,顺便问问阿爹和一串儿叔父接下来会被安排什么活儿。
他有记忆以来一直在乡下,大概是多年的种田生活带来的刻板印象,总觉得美人爹要么隐居山野要么隐于闹市,总之都得和“隐”字有关。
现在这情况好像不太能“隐”,一想他爹出来当官还真感觉不太习惯。
荀悦无奈解释道,“为父不曾出仕固然是不喜朝堂风气,但是也有党锢的原因。”
他以为这些天傻小子应该已经了解族中情况,怎么看着和刚离开时没什么两样?
两次风波之中有二十多位颍川士人被列为党人遭受禁锢,其中荀氏成员将近三分之一,甚至从叔荀翌直接因此身死。
他最初不出仕是因为不能出仕,后来朝廷解除党锢又觉得当官也无甚意思才一直隐居。
并州远离朝堂,当家做主者乃是荀氏长辈,此时为官不存在被欺压的可能,可以无所顾忌的施展抱负,既然如此为何不出?
“这不是没见过阿父当官的样子嘛。”荀晔讨好的笑笑,然后勤勤恳恳的把书简摆到应该去的地方。
他对他爹的习惯非常清楚,经常取用的书简放在一块儿,不经常动弹的书简的放在一块儿,干净的竹片放在一块儿,乱七八糟的小东西、哦、阿爹的书房里没有乱七八糟的小东西。
两个人收拾起来比一个人快的多,晚饭前看上去还有些凌乱的书房在勤劳的小蜜蜂加入后迅速变成干净整洁的模样。
合理怀疑阿爹干那么慢是因为拿起卷书简就想翻翻看里面写的是什么,翻着翻着时间就过去了,回过神来放下这一卷拿起下一卷,然后再一次想翻开看看里面写的是什么。
如此无限循环,磨蹭三天也干不完。
不像他,他就没那么重的好奇心,绝对是个天选好劳力。
荀晔拍拍手伸了个懒腰,忽然又想起来一个问题,“对了,阿父要当什么官呀?”
荀悦眉眼弯弯,“劝学从事。”
官职不高,但是正适合他。
“哇。”荀晔热情的鼓掌,情绪价值给的满满的,“阿父好厉害。”
劝学从事,这官职和他博览群经的父亲大人很般配。
蔡中郎到并州后为典学从事总揽一州学政,劝学从事和典学从事都是学官,地位只比典学从事低一点点,他们家也是在教育部门有人啦。
叔祖知人善任选贤举能,并州有叔祖这样有眼光的州牧何愁不兴?
荀悦被他弄得哭笑不得,“行了,快去休息。你叔祖说你身上的担子可比我们重,就算是刚从外面回来也不能闲着。”
只是小小的从事而已,哪儿有那么厉害。
荀晔比划了一下胳膊上的肌肉,“这叫能者多劳。”
不提他的活儿还好,提到开始春耕后的情况他就想吐槽。
虽然王朝后期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毛病,但是大汉末年的朝廷真的把百姓养的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