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初代人贩子(第2/4页)
只张文远一个人阴阳怪气倒也还好,他们俩可以对着阴阳,就怕高伏义这个实诚人被那家伙说的真以为他们没感情了暗自垂泪,那时候是真的没法收场。
稳妥起见,他们大汉扬威F4天团必须整整齐齐。
不给别人留钻空子的机会,谁都别想挑拨他们的感情,把一切危险来源都扼杀在襁褓之中。
当天晚上,荀爽得知侄孙在外面有了三个结拜兄弟没忍住笑了出来,“小小年纪就学人家结拜,阿牞想当游侠?”
傻小子本来就跳脱,熟悉京城的情况后不再像刚来时那么紧张,瞧着更像是个半大孩子。
也是,要不是仲豫提前给他取字,这就是个半大孩子。
荀晔感觉今天的结拜很有价值,不光打飞了叔祖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还成功将吕奉先的辈分拉了下来,现在回想起来依旧觉得当时的他格外机智。
游侠才哪儿到哪儿,根本比不过机智的他。
小机灵鬼回来和叔祖汇报情况,第二天一早便和张辽以清点兵马为由去了城外。
诏书已经到手,终于可以开始转移战利品了。
宝贝长枪宝贝弓箭宝贝老婆再等等,京城不是好地方,他们进到并州地界儿再合体。
话说王司徒怎么想的?怎么愿意让他们带那么多兵离开京城?不怕京城守备力量不够吗?
好在王司徒的安排一步步都走在了他们的心坎上,想不通就想不通吧。
皇宫之中,小皇帝皱着脸和太傅杨彪抱怨,“荀司空年事已高,王司徒让他去并州那等苦寒之地是怎么想的?欺负人也不能这么欺负!”
他对朝政知晓不多都知道并州羌胡肆虐不是好地方,从中平四年南匈奴管治下的休屠各胡反叛开始到中平五年初西河郡太守死于休屠各胡之手,那地儿就没再太平过。
南匈奴的王庭美稷县归西河郡管,所以乱起来后西河郡首当其冲,之后并州刺史张懿战死,休屠胡杀死南匈奴的单于,南匈奴自此一分为二。
休屠各胡拥立须卜骨都侯,老单于的儿子于夫罗没有立足之地只好南下流亡,和作乱白波谷的乱军勾结在一起入侵河东。
董卓进京后派牛辅去平定河东的白波贼却大败而归,现在董卓已死,那伙白波贼依旧没有被平定。
并州刺史张懿战死后继任的刺史是丁原,丁原进京后是董卓任并州牧。
丁刺史好歹还亲自去过并州,董州牧却是去都没去过,顶着并州牧的名头就反杀进了京城。
现在并州只有太原和上党两郡和朝廷有联系,自定襄以西,云中、雁门、西河都杳无音信,离胡人最近的五原、朔方和上郡就更不用说了,估计已经全部被胡人占领。
并州贼寇林立,让吕布带兵去平乱已经足够,何必非要老司空跟着?
还任司隶校尉荀攸为五原太守,五原郡多少年都没有太守了?这时候派人去当太守真的不是让他去送死吗?
小皇帝很生气,但是他没办法左右王允的主意,“以前感觉董卓把持朝政很讨厌,以为董卓死了就好了,怎么现在感觉并没有好多少?”
唯一的好处是不用和以前一样提心吊胆,吃饭不用怕被下毒,睡觉不用担心被勒死,也不用担心朝臣动不动就撞死在崇德殿。
要是王司徒掌权也会有大臣撞柱明志,谁都别想拦着他也撞柱子。
杨彪叹气,“也许王司徒有他的道理。”
董卓携重兵入京将京城搅的大乱,接手他旧部的吕布虽然没表现出祸乱朝纲的意思,但是也不得不防。
京师有禁军守卫,地方兵马最好离的远远的,以免再出现乱子。
让吕布带兵回并州合情合理,让年过花甲的老司空去并州……
杨太傅垂眸,他怀疑王允在公报私仇。
六十多岁的年纪受不住车马劳顿,让老司空回乡荣养可以理解,将人派去并州那等兵荒马乱的地方算怎么回事?
王子师出身并州,不会不知道从京城到并州这一路有多难走。
明面上一州之牧风风光光,实际上呢,怕是明升暗贬借刀杀人。
荀司空无意争权,早在董卓掌权时他们私下里就说过,假以时日还是想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继续钻研学问。
荀氏以经学传家,两次党锢损失惨重,族中子弟也很少再到京城任高官,荀司空已经将退隐之心摆在明面上,王司徒为什么不能得饶人处且饶人?
何况荀慈明根本没有做错什么,人家才是正儿八经的诛董功臣,只是无意权势才步步退让,真要争起来他王允未必争得过。
杨彪顿了一下,终于反应过来王允为什么要做这么绝。
是了,以荀慈明的声望只要他留在京城就是威胁,王允想要独揽朝政必须将人弄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