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布忍辱负重(第3/4页)

高顺两眼发红,哑声介绍竹简上的内容,“文远查了大半个月才查出来这些,还有些弟兄下落不明,想来也是凶多吉少。”

荀晔在旁边坐下,他知道张辽安顿好营中新兵后会联络散在各营的并州将士,没想到那么快就有了结果。

吕布怒火中烧面色狰狞,“不将那老东西碎尸万段难消我心头之恨!”

他们千里迢迢从并州来到京城是为了建功立业,不是为了被人随意作践。

活着的弟兄要回到他们身边,阵亡的弟兄也要报仇。

且等着,早晚会让那些凉州人知道他们并州人的拳头打人也很疼。

杀了!都杀了!

天杀的狗东西,来时六万多精锐,如今性命尚在的一共才两万五千多。

两万多人分在河南尹二十一县共三十多处大营里,洛阳城里是一点儿都不给他留。

一个营里少的只有两三百人,多的也就一千多,那么点儿人能干什么?

阴险!狡诈!老东西怎么还不遭雷劈!

吕大将军生气的时候骂的很脏,现在骂了几声就继续恶狠狠的盯竹简,看来是已经进阶到酷刑阶段了。

张辽平日爱说爱笑,这会儿也笑不出来,扯扯嘴角当打过招呼,然后继续皱着脸不说话。

荀晔将怀里热乎的诛董诏书递给吕布,郑重其事道,“将军,明日早朝董卓将正式宣布迁都长安,成败在此一举。”

“请司空大人放心。”吕布接过诏书,眸光森然,“董贼鱼肉百姓残害忠良,罪孽滔天死有余辜,布明日便为国除害还朝堂安宁。”

以前是他不懂事,不知道好名声有多重要,现在司空大人给他洗清污名的机会,他一定把董卓老贼砍成肉泥来让天下人知道他吕奉先不是认贼作父而是忍!辱!负!重!

“将军,我们要做的不单单是诛杀董卓,还要尽可能控制住凉州军让他们不能因为董卓之死而动乱。”荀晔继续道,“两三百人不算少,一千多将士在关键时刻更是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散在各营的并州军将士有大用。”

人少不全是缺点,他们不需要真刀真枪的拼杀,只需要浑水摸鱼成为掉进油锅的那滴水。

军营可以内乱,但不能乱及百姓,最好是连内乱都别有,直接在消息传出去之前就稳住情况。

吕布舔舔虎牙,“老子能把那狗东西手底下的兵全砍了吗?”

如何防止凉州军作乱?把他们全都杀了!

他要筑京观来告慰弟兄们的在天之灵。

荀晔连忙劝暴怒的大老虎打消念头,“将军冷静,切不可滥杀。”

名声名声,想想那岌岌可危的名声,不能让本就不太好的名声雪上加霜。

吕布兴致缺缺的坐回去,“伏义、文远,接下来所有安排悉听明光指挥。”

诛董诛董,诛杀董卓是关键。

最重要的活儿已经落在他身上,其他杂七杂八的不用他劳心。

他也没那个本事安排。

荀晔稍稍松了口气,正好这会儿人都在,接下来都听他说。

董卓自拜相国,有“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特权,即便是早朝也会带二三百精甲卫兵随行。

京师禁军可供调动,但是禁军将士疏于训练不如战场上厮杀出来的凉州兵,吕将军诛杀董卓之后还要留心那些卫兵,尽可能别让他们在早朝时大开杀戒。

吕布掀起眼皮,“府中卫兵不足为惧。”

老东西刚招揽他的时候不敢打压的太明显,他手上也有三百多从并州就一直跟着他的精兵亲信。

早朝时卫兵不能进殿,到时命他的亲兵在殿外突然发难,让那老贼的亲兵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荀晔点点头,想起来回来时叔祖的叮嘱又强调道,“将军诛杀董卓后一定记得尽快拿出天子诏书说明是奉天子之命行事,朝中心怀叵测者甚多,万一慢一步被某些人强词夺理,就是有诏书也像是欲盖弥彰。”

吕布啧了一声,“老东西惹得天怒人怨,满朝文武敢怒不敢言,还有人真心为他说话?”

“和真心无关。”荀晔撇撇嘴,“朝堂本就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鬼知道他们会怎么想。”

董卓活着能权倾朝野一手遮天,董卓一死京城势力重新洗牌,宦官、外戚、地方武将接连玩儿完,剩下世家之间争权夺利估计能打出狗脑子。

别的不说,就说太傅袁隗,董卓凶残噬主的确让他后悔当初召恶犬进京,但是他真的不想当下一个董卓?未必。

稳定京师需要朝中众臣齐心协力,就算要保密也还是得不断拉人来商议如何诛杀董卓。

杨彪因反对迁都被罢免,司徒之位空置,董卓便任尚书令王允为司徒,如今司徒王允也在密谋诛董小分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