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宁宴陆府试菜(第2/2页)
节目播出后,有财力的人盼着宁宴陆府尽快开业,没财力的人则感叹贫穷限制了想象。
傍晚六点,叶蕴娴和鸿安大酒店港城总经理陪同上海来的三位客人,来到陆府宁宴,岳宁站在门口迎接。
寒暄过后,众人进店。影壁、庭院、荷花缸、翠竹,一步一景;踏入主楼,红色背景墙前的木托上,摆着一支清代的牙雕,雕刻着大观园里的痴男怨女。
往里走是大厅,雕刻隔断、字画、瓷器、陶器,连顶上的灯都是手绘的。
岳宁伸手请众人上楼,楼梯扶手下方的挡板上雕刻着传统人物、山水和花鸟;到了楼上,巨幅刺绣被装裱在玻璃内,绚烂的色彩极具视觉冲击。
穿着豆绿色中式斜襟制服的侍应生引众人进入包间。踏入包间,一股良辰美景的雅致之感扑面而来。
侍应生请众人在茶桌坐下,另一位侍应生烫杯泡茶。岳宁介绍,这是供客人未到齐时喝茶用茶点的地方。
等众人喝了两口茶,岳宁让人叫来了两位上海来的大厨,一同入席。
桌面上,中式插花与菜单架巧妙结合。菜单架上立着一份手写菜单,字迹古拙沉雄、舒展流畅,除了菜品名称,最末还署了日期。
“这手字,可真漂亮。”李局长赞叹道。
岳宁笑道:“陆培德大厨亲笔。”
宾客入座,每人面前摆着一个方形螺钿托盘,托盘里有五个形态各异的白瓷小碟,盛着开胃前菜。
上海来的张大厨跟领导们说:“领导,来了宁宴我才明白小岳说的‘留白’是什么意思,就是千万不能让客人吃饱、吃过瘾。”
可不是吗?滑嫩细腻的潮汕鹅肝只有一小口,溏心富贵虾仅一小段,捞汁蚬子虽个头大,却也只有一个,就连海螺拌萝卜丝都量少精致,什锦蔬菜包也就汤圆大小。
岳宁问:“就说漂不漂亮吧?”
“漂亮是漂亮,但这能吃饱吗?”
“精致少量,是高级餐饮的主流。要吃量大实惠,去宝华楼就行。”岳宁说道,“这也是我们参加比赛必须注意的,口味很好,摆盘也很有艺术感。就是量太大了,跟主流审美有差异而输了,多冤枉?”
侍应生敲门后进来,将带罩子的餐盘放在小推车上。
罩子掀开,里面是一对乳鸽。侍应生当场切开乳鸽,里面是糯米八宝。
李局长看菜单上写着“脆皮糯米鸽”,岳宁介绍,这是由福运楼从前的招牌菜“脆皮糯米鸡”改良而来。
两只鸽子分成八份,即便带着糯米饭,也远称不上“吃过瘾”。
羹汤是陆家招牌“黄焖鱼翅烩四宝”,盖子一揭,醇厚鲜香便扑鼻而来。
张大厨端起汤盅凑近闻了闻,感慨:“这才是陆家的汤啊!那天比赛,小陆的汤,香味差了不少,更别说鲜味了。”
选拔赛那天,众人都在场,陆育德那道“孔雀吕宋翅”明明鲜香不足,他不仅当场发脾气,还回去举报。
岳宁之前只在电话里沟通,如今听领导们说起,才知道开会时争论有多激烈,甚至上升到“姓资还是姓社”的高度。幸亏大领导一锤定音。
这一举报,害得大家险些无法参赛,合作也差点取消。若放在前几年,这样的举报不知要牵连多少人。
“今天在后厨看下来,这位培德大厨比小陆大厨手艺好多了,人也谦逊温和。”张大厨说。
门再次推开,香味已飘了进来。一盘响油鳝糊被放在桌上,顶端盖着蒜末、葱花、姜丝、火腿丝。
只见后面的侍应生手中托着一个带加热座的不锈钢壶。
侍应生拿起壶柄,往鳝丝上浇热油,“刺啦”一声爆响,热油激得葱花蒜香腾起热气,与鳝丝的酱香瞬间交融,形成一股极具冲击力的复合香气。
李局长下意识吞咽了一口口水,盯着盘中还在滋滋作响的鳝丝。
响油鳝糊本是上海每家饭店都有的菜,李局长却没想到它能做得如此高级。
岳宁说:“这是陆大厨经张大厨指点改良的响油鳝糊,您尝尝。”
李局长夹了一筷送入口中,鳝丝一如既往软糯,咸中微甜。他仔细琢磨,这道菜除了苏帮菜的细腻温婉,竟还多了一丝烟火气。
从这道响油鳝糊,岳宁知道,陆培德爆炒的短板已经补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