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兄妹相见(第2/3页)
岳宁指着墙上的相框说道:“这块江崖海水团花妆花缎来自苏州,我用它做了一件外套,剩下的布料被我装裱起来用作装饰。真的太美了。”
领导们也点头:“我们国家的这些传统手工艺确实好啊!就是现在都没落了,”
岳宁推开一间包厢的门,墙面以宋代工笔花鸟画为蓝本进行装饰,花鸟的灵动之态跃然墙上。包厢内采用藤编吊灯与隐藏光带相结合的设计,既保证了充足的照明,又营造出古朴典雅的氛围。
“每间包厢都划分出了休息区和用餐区。”岳宁指着外侧的一块区域说道,“这边放置一个茶台,宾客在用餐之余,还能在此享受品茗之趣。”
一位领导笑着对陆永定说:“老陆啊!这样一家酒楼,倒也配得上你们家‘翰林人家,京城第一’的名号。”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陆永定经历过特殊年代,深知若不是大哥的军功章庇护,这八个字的名号足以压垮整个家族。这才过去几天,他可不敢顶这个名号。
他赶忙说道:“陆家菜只是表明其渊源,陆家菜属于人民群众,就如同刚才墙上的那块锦缎,都是传承下来的技艺。”
岳宁听出了陆大厨话语中的意思,连忙接话道:“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手艺人注重传承。陆哥愿意毫无保留地将手艺传授给其他厨师,日后这家酒楼也由他管理,他担任总厨,借着他的名号,也能让更多人了解陆家菜。我们去宁宴餐厅吧,正好我向几位领导介绍一下我们宝华楼传授技艺的规则。”
参观完宁宴陆府,一行人前往宁宴餐厅。此次参观仅需岳宁和陆培德陪同,苏菲前往办公室,岳宁则让蔡致远去自己办公室喝茶。
此时距离晚市开市还有一刻钟,前厅的服务人员已全部到岗,正在检查各自的仪容仪表。前厅经理向大家总结午市巡台过程中的得失。
岳宁介绍完前厅的情况,又来到大厨介绍专栏,讲解他们的大厨培养规则。领导看向陆培德,称赞道:“小陆,真是年轻有为啊!”
“也是多亏了宁宁给我机会,我刚到港城的时候,没有一家大酒楼愿意录用我,只有寿伯的粉面摊收留了我。”陆培德感慨道。
“我一直觉得,在咱们国宾馆新一代厨师中,小陆手艺最为精湛,而且为人谦虚谨慎,将来必定能挑大梁。可惜……”领导微微叹息。
岳宁看向陆永定,说道:“领导,陆大厨在北京带了多少徒弟?北京不缺陆家菜的传承人,人才多得都快‘溢’出来了,但北京缺南派粤菜的传承人。我待会儿要向您推荐一个人。”
“谁啊?”
岳宁指着墙上的照片说道:“粤城福运楼已故总厨罗长发的孙子罗国强。”
岳宁与罗国强相处已久,她发现罗国强的厨艺进步飞速,但以她的眼光来看,若让他独自管理一家店铺,他这个人的性格太软,不适合做管理。尤其是福运楼内部问题诸多,急需进行改革,她希望先由港城人张骏明梳理大致情况,再由马耀星接任管理。如此一来,罗国强又该如何成为福运楼的传承人呢?他顶着罗长发亲孙子的名号,技艺也不错,最后却要在马耀星手下做事,心中肯定会感到委屈。
如今恰逢国宾馆领导前来考察,岳宁希望能为罗国强争取进入国宾馆学习的机会,让他能跟随国内顶尖大厨进一步提升厨艺。这样一来,对罗国强而言,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机遇,进入国宾馆做国宴,更是无上的荣耀;对国宾馆来说,罗国强这样在外界有丰富交流经验的厨师加入,也能为团队注入新鲜活力。
岳宁开始讲述她与粤城二商局合作的机缘。
“没错,没错!这次交流会圆满结束,其中受到好评最多的就是餐饮板块。粤城二商局在汇报时,也着重提到了与你们的合作交流。”领导笑着说道,“还特地说起你在春交会上帮忙宣传推广的事。大领导夸你有赤子之心。”
岳宁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说道:“领导们对我也很好,这次我带法国客商考察,因为对方担心现有的养殖环境无法养好制作鹅肝的鹅,我提出要办养殖场,领导立刻就批准我去做了。”
“是啊!所以这次老陆和老董回来汇报后,上头马上派我过来实地考察。”
“我们一起去后厨看看吧。”
今日后厨由陈锦莹和吴志海搭档掌勺,原本应该是马耀星与吴志海合作,只因马耀星有事,便请陈锦莹帮忙代班一天。
岳宁向领导介绍陈锦莹和吴志海:“两位是京鲁菜的传承人,与董大厨同出一脉。等下我们尝尝他们的手艺。”
董大厨看向陈锦莹,瞬间红了眼眶。妹妹的容貌与母亲有七八分相似。过去旁人如何议论母亲,他们并不在意,大哥始终告诉他们兄弟俩,母亲是天底下最善良的人,她拼尽全力想要养活他们。母亲离世后,大哥在坟前发誓,等他们有能力了,一定要把小妹接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