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陈锦莹爆红(第2/3页)

“那我也去试试。”

这时,另一个惊喜的声音传来:“你是说,陈大厨来了?”

说话的是岳宁的老朋友杨裕合,这位杨大才子说道:“帮我去问问,我要吃芫爆鲜鲍。”

杨裕合可是港城美食界的第一“金口”,他自己点了菜不算,还跟大家介绍鲁菜爆炒的精妙之处,推荐了葱爆肉丝、爆三样、爆炒鲜鱿。他还说:“我跟你们讲,川菜和鲁菜都有宫保鸡丁,当年山东巡抚丁宝桢去四川,把山东的酱爆鸡丁带到了四川,才有了宫保鸡丁这道菜。后来鲁菜把加了干辣椒的酱爆鸡丁也叫宫保鸡丁。鲁菜里的宫保鸡丁没那么辣,也不带花椒,更符合我们的口味,你们也可以尝尝。”

侍应生都快急哭了,这位客人自己吃了,还到处给人介绍。现在杨裕合先生这么一推荐,满大厅的食客都听见了。

一桌桌都要加单,把值班经理吓得脑门上直冒汗。

值班经理跑到厨房,形容着外面的热闹场景,陈锦莹笑着说:“那能怎么办?只能炒了。”

陆培德说道:“锦莹姐,看起来你得忙上一个月了。我刚来的时候,大家都追着点我的菜,忙了一个月,慢慢地大家的新鲜劲儿过了,就好了。”

陈锦莹点头:“没事,我在台湾就忙惯了。”

她父亲很少教下面的厨子,厨子们都靠自己领悟,手艺参差不齐,多数菜品都靠她和阿志两个人忙活。

陆培德给她调配了切墩和打荷的人手。

加单的单子一张张送进来,后厨里陈锦莹的灶台成了最火热的地方。在火苗一次次窜高又熄灭之间,一道道菜品被端了出去。

晚市结束,厨师巡台,每一桌加单的爆炒菜,几乎都被吃得一干二净。

后厨向来靠手艺说话,陈锦莹实力超群,谁能不服气?谁不想跟她亲近?大家对她的称呼也变成了“阿莹”和“锦莹姐”。

公司的班车首站是浅水湾,接着去中环和铜锣湾接人。吴志海一上车,就有小徒弟迫不及待地跟他说:“吴哥,你师傅就是你师傅,锦莹姐太厉害了。她这一出手……”

小徒弟起了个头,其他人便七嘴八舌地说起来。吴志海坐在前面,回头看向陈锦莹,为她感到高兴。他进了宝华楼之后,就盼望着师傅快点来,他相信师傅的手艺,一定会惊艳众人的。

陈锦莹望向自家徒弟,心想如果没有他无条件的信任和支持,自己也许未必能走到这一步。

看着看着,她发现徒弟的眼神太过专注,便微微偏头,不与他对视。

吴志海见师傅侧过了头,也转过头去。自己只是一个在台南读到国中毕业的乡下小子,在德祥大饭店那样的环境下,能承蒙师傅倾心教授。师傅手艺高超,还是台大的毕业生,自己又怎敢有其他想法?

车子到了宿舍楼下,正好碰上步行回来的同事们。

阿松的小徒弟看见范秀琴,喊道:“秀琴,我跟你说……”

范秀琴立马跑过来,听他们讲述。这下可好,宝华楼恐怕所有厨子都知道了这件事。

还真是如此,晚市结束后,值班经理、陆培德和阿松,三个人轮番给岳宁打电话,兴奋地报告这个消息。

岳宁可骄傲了:“那是!我的眼光什么时候看错了?”

当晚,宝华楼所有人都知道了这件事。

第二天一早,杨裕合的一篇文章出现在报纸上,说起昨日在宁宴吃到了正宗的京鲁菜,领略到了那绝妙的火功。

他洋洋洒洒写了几百字,把读者看得垂涎欲滴。

岳宁最近忙于考试,下周还要去法国,按照她的说法,这叫做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她这段时间闭关复习,甚至都不跟乔君贤约会了,搞得花边新闻都没了。

这时候宁宴出现这么一篇文章,瞬间就引发了轰动。

HTV自然享有独家报道权,岳宁抽空接受了HTV的专访。

岳宁先从鲁菜说起:“鲁菜是北方菜的根基,是宫廷菜的源头,更是八大菜系里唯一能同时征服市井小巷与帝王餐桌的菜系。从孔府宴的诗礼银杏,到百姓桌上的油爆双脆,鲁菜教会我们:真正的美食,不在乎出身贵贱,只在乎是否用心。裕合叔说的爆炒,只是鲁菜的一部分。锦莹姐是一位全面精通鲁菜的大厨。以后大家可以慢慢去发现她的拿手好菜。”

“那她跟你比呢?哪位技艺更高超?”

“就知道你们会这么问。等我考完试,好不好?”岳宁无奈地笑着说,“既然裕合叔提到了宫保鸡丁,那我和锦莹姐就用川鲁两派的技法做宫保鸡丁,来一场厨艺较量,怎么样?”

“好。我们期待着。”

岳宁的露面,更是把热度进一步推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