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陈家宁宴吃饭(第2/2页)
“是啊!华叔以前对那个徒弟多好,手艺全教,还帮他还赌债。”吴志海说道。
陈德祥看看女儿,又看看吴志海,有些慌张:“锦莹,你想开店?”
四太太听了许久,老男人不让她插嘴,她也就少说话了。但听到老男人这句话,她心里一慌:“锦莹,你爸爸可是把整个后厨都交给你了,你对锦龙想骂就骂,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还想在德祥饭店隔壁开店?”
“四妈,您想哪儿去了?我也就有点手艺。您没看到人家经营饭店的思路吗?我还差得远呢!”陈锦莹看向她爸,“更何况,我爸每个月就给我那么点钱,我哪有本钱开店?我只是让你们将心比心,你看,就这么一说,你们就急得跳起来了。还好意思说人家把她爷爷的徒弟逼得破产。”
“锦莹,台北和港城的薪水本来就有差距,再说你妈这几年治病也花了不少钱。”陈德祥只能解释。
见春卷上桌,陈锦莹说:“不说这些了,吃饭。”
“好好好,不说了。”陈德祥有些不快地看向吴志海,算了!回去给女儿加点薪水。
吃过饭,既然岳宁知道他们来了,还表示了欢迎,陈德祥离开时自然要跟她打个招呼。吴志海问了人,得知岳宁和客人正在办公室喝茶。
他去办公室找到岳宁,岳宁不仅亲自送他们出来,还让行政安排车送他们。
岳宁跟陈德祥说:“陈老板,实在不好意思,这几天太忙了。还望见谅!”
“没事,没事。我们那儿小朋友考大学,对全家来说都是大事。听说你考完了,要去台湾?”
“是要去的。”
“也来我们店里坐坐。”陈德祥说,“这次锦龙要守店,没能来。到时候让他好好向你请教。”
“请教谈不上,同行之间交流嘛!”岳宁跟吴志海说,“吴哥,晚上安排在旺角,对吧?今天秀琴姐在那儿。陈老板离开北京三十多年了吧?去尝尝秀琴姐正宗的老北京炸酱面,再吃口春饼卷合菜。”
“好。”
送走他们后,岳宁回到办公室,祖孙俩继续陪陈主任喝茶。
陈主任被派来驻港招商,内地和港城在思想和经济上差异很大,工作该如何开展,他也一筹莫展。
“要是多一些像乔家,尤其是乔二少这样的热血商人就好了。”陈主任叹气。
他来的路上特意在鹏城停留了两晚,和乔君贤,还有那几位先期在鹏城开厂的华商,坐下来深入聊了聊。
在一无所有,政策还在不断调整的情况下,乔君贤也遇到了许多看似不起眼,实则很棘手的问题。
这些问题,也让很多原本想试探着去内地投资的港商打了退堂鼓。
从实际情况看,真正对内地有深厚感情,不计盈亏都要往内地投资的港商毕竟是少数。绝大部分港商都是在商言商,甚至其中有不少是在殖民政府统治下发家的港商,他们年轻时在英国念书,回来后和英资洋行合作,他们不过是说着粤语,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英国人”。就看最近的房价,中国多次表明不会放弃港城,港岛是英国人占领的地盘,房价比99年租约的九龙高出30%-40%。报纸上那些南美小国都在打广告吸引港人移民。
岳宁说的这些,陈主任何尝不知道?
“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需要一个过程。”岳宁笑着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要相信中国人是最会经商的群体之一。”
“也是。”
岳宁想起一件事,说:“陈主任,前几天我回去清明扫墓,粤城二商局的宋局长找我,想借调大厨回去支持春交会。我在想,你们能不能让立德、瑞美这样有港资背景的企业设个摊位,也参加交易会?”
粤城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每年春秋各举办一次,从1957年开始,即便在最混乱的时期也从未中断。
“港商来参观、采购的不少,如果能看到港资背景的企业也能通过这个窗口和世界各国的客商接洽,他们会怎么想?”
陈主任一拍大腿:“我就说,得多找你们聊聊,肯定有收获。我回去打报告,春交会来不及了,秋季应该能赶上。”
陈主任又和他们聊了一会儿,起身说:“来日方长,以后还得多多麻烦你们。”
“就凭您千里迢迢去接我过来,您说这话可就见外了。”
“小岳,我再强调一遍,以后可别再安排在这么豪华的酒楼请我吃饭了。影响不好!”
他今天已经说了好几遍,岳宁笑着说:“知道了,知道了。下次就在宝华楼,只要我亲自掌勺就行。”
陈主任哈哈大笑:“我这面子可真是大得很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