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坛烧青衣头(第2/3页)
阿忠已经端来了鱼鳞汤,岳宁让他倒进坛子里。
“坛烧讲究‘一坛一味’,”她盖上坛盖,用湿纱布封住缝隙,“看似相同的火候,却能熬出不同的滋味。”
岳宁把剩下的鱼肉也分好,外头早就知道她在料理一条大青衣鱼,除了她预留的部分,剩下的立马被预定了。
鱼骨用来煲汤,鱼腩做啫啫煲,细嫩的鱼肉,一半加入黄皮果酱清蒸,一半做鱼生,鱼尾则做红烧甩水,岳宁一项一项地做着准备。
“宁宁,陈主任到了。”
岳宁放下手里的活,嘱咐了两句,连忙往外跑。看见爷爷陪着陈主任进来,她欢喜地迎过去:“陈主任。”
陈主任看着她,又看看岳宝华:“岳老先生,这还是小岳吗?”
“怎么不是我了?”岳宁问道。
“以前就觉得你漂亮,这一年不见,更漂亮了。”陈主任仔细打量着,“真的,越来越漂亮了。”
“您都夸了我多少句了?”岳宁笑着说,“走,咱们进去吧。”
正在说话之间,吴志海带着陈家三口也到了。
岳宁跟陈主任说:“主任,您和我爷爷先进去。我今天还有一位同行到访。”
岳宁朝着陈德祥迎过去,伸手说道:“陈老板,欢迎欢迎!”
陈德祥疑惑地看向吴志海,岳宁解释道:“吴哥说你们要来交流,我们一直很欢迎同行前来交流经验。实在抱歉,今天我有位特别重要的客人来了,没办法亲自作陪介绍。就让吴哥作陪介绍吧。吴哥来得日子还不长,要是有什么不清楚的,可以找我们陆大厨或者罗大厨,或者等我这边忙完,我再为您解答。”
吴志海笑着说:“陈老板,我们这儿常常有港城或者澳城的同行来交流经验,甚至还和其他酒楼互派人员去后厨学习。”
“吴哥,你好好陪陈老板,我先进去了。”岳宁看向陈锦莹,上周她们通过电话。
陈锦莹微微对她点头。
“你忙。”陈德祥客气地说。
吴志海伸手示意:“陈老板、师傅,我们进去吧!”
四太太笑了笑:“阿志,你这改口还真快,现在都叫‘陈老板’了?”
“这……”
“有了新老板,当然得分清楚。四妈,您这可真是鸡蛋里挑骨头了。”陈锦莹冷笑一声,“我和爸爸是来看宝华楼为什么这么火。阿志作为被逼走的厨子,在知道我们来意之后,还愿意热情接待,已经够义气了吧?”
陈德祥再次训斥自己的小老婆:“你能不能闭嘴?”
“四太太,我要给陈老板和师傅介绍店里的情况,这些您可能不太感兴趣。我让人先带您去位子上,好吗?”吴志海虽是询问的口气,但随即叫来了礼宾小姐,让她把四太太带上去。
看着礼宾小姐的背影,吴志海介绍道:“宁宁为礼宾小姐选择浅灰蓝的工作装,主要是考虑到我们是一家以餐饮为主的酒楼,要让客人感受到无处不在的服务,却又要降低服务人员的存在感,就先从服装开始做起。”
“很有道理。”陈锦莹点头赞同。
三个人往楼上走,陈锦莹说:“这装修也挺有风格。”
吴志海摇了摇头:“宁宴现在的装修是之前盘下来那家店的基础,只进行了些许改动,还算不上特别有风格。在中环正在装修的宁宴陆府,完全是另一种风格,装出来应该非常气派。等中环的店铺开了,估计这里也会重新装修。”
吴志海带着他们一路走,宁宴的厨师展示栏在一条不太显眼的走道墙上,吴志海带着他们第一站就来到这个展示栏边,说起这个展示栏的作用。
“宁宁说,全世界都在让名厨走向台前,法餐更是如此。让顾客认识厨师,让厨师获得与他能力匹配的名望,对餐厅和厨师都非常有利。”
陈锦莹看着展示栏最后的那张照片:“能上这个榜,是不是很骄傲?”
吴志海腼腆地笑了笑:“是啊!登上这个榜,是宝华楼每个厨子的目标,大家都觉得每天的努力都有了希望。当然,我要感谢师傅的栽培,才能让我这么快登上这个榜单。”
“这是你多年努力的结果,也是你的新老板慧眼识珠。”陈锦莹越发觉得这种方式,对厨子来说,真的很有盼头。
“师傅想去后厨看看吗?”
“可以吗?”陈锦莹问。
“当然。不过我们没穿戴工作服,只能在门口看看。”
吴志海带着父女俩往后厨走去,各个区域分隔得井井有条,还有一些提示性的标语,比如“进门三检视”“出门三核对”之类的。
陈锦莹看着看着,只觉得好像都是些小事,可又好像都是自己之前未曾注意到的。原本她对做菜很感兴趣,现在却觉得这里的一切都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