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宁宴直播(第2/2页)
“就跟现在的福运楼一样,很多菜已经不会做了。梁实秋先生在1926年时,曾在北京最好的东兴楼与朋友相聚,那一餐让他念念不忘,尤其是一道‘芙蓉鸡片’,他还专门撰文详细描述。抗战期间,东兴楼被日军占领,战后东兴楼重新开业,梁先生评价说‘大失所望,名存实亡,无复当年手艺。菜用大盘,粗劣庸俗。’”岳宁手中一朵用红心萝卜雕成的牡丹花完成了,她轻轻叹了口气,“盐商豪富,让淮扬厨子不仅刀工了得,甚至还要有书画技能。而战争导致经济萧条,让鲁菜从宫廷御膳变成量大管饱的平民饭菜。”
今天是日本电视台来拍片子,这个话题不能深入讨论,身为中国人,大家只能沉默。
“宁宁,客人到了。”秘书李小姐进来提醒她。
岳宁走出去,苏菲已经在门口迎接客人。石川为她介绍来宾,岳宁和大家一一握手。宫本先生笑着说:“上次看岳小姐做刺身,非常惊艳,今天不知会带来什么惊喜?”“今天有鱼生,是我们港城的做法,欢迎品鉴。”
介绍完客人,岳宁带着他们进去,前往二楼最大的包间。宁宴接手了辉煌的摊子,装修走的是金碧辉煌的风格,硬装修改成本太高,只能在软装方面调整,统一使用浅米色调的家具,倒也和谐。但这与他们主打的高端中餐,多少还是有些不搭。要是能像上辈子那样,是中式庭院风格的餐厅就更好了。
中村美伊的目光被茶几上的糕点吸引,说了一串日语,大家都看向茶几。米色的茶几上摆了四盘糕点,扇形的白色瓷盘里,两块白色奶糕上飘落着几片桃花,旁边是刚露出嫩黄色花蕊的娇嫩浅紫色芍药花苞模样的芍药酥;圆形盘子里是荷花酥、荷叶饼、金鱼菓;第三个方盘里是柿子和花生形状的糕点;最后一盘是两只栩栩如生的小猫酥,配上两个白色圆球奶菓。
书画家小野眼睛盯着盘子问了一句,翻译说:“小野先生想问,这几个字是你写的吗?”
每个盘子的留白处,岳宁都题了字,分别是“春色满园”“夏日荷塘”“秋日丰收”“冬日闲趣”。
岳宁答:“是。”
侍应生上茶后,中村美伊犹豫该吃哪个,岳宁推荐了桃花酪,说它奶香浓郁,热量还不高。
喝过茶,吃过茶点,照拍摄计划,几位大厨要先参观后厨,摄制组已经准备就绪。岳宁带着他们下楼。
拍摄开始,岳宁先介绍了一下宁宴后厨的布局,今天,宁宴后厨的每个功能区域都辟出了专门区域用于节目拍摄,这样能减少拍摄对营业的影响。即便做了准备,人手和空间还是得为今天的拍摄让步,宁宴减少了今天晚市三成的接待量。
宁宴晚市的后厨人员现在已经到岗,正在忙碌。
另外一边,陆培德拿了一团面正在搓揉,岳宁说:“陆大厨在做今天要用的龙须面。”
只见陆培德双手按住面团两端,手腕一抖一抻间,面团被拉长。他退后三步,将面团抛向空中,接住时面条已成了拇指粗细的长条。
日本宫本问:“这是在做拉面吗?”
“是,但是要拉到能够穿过缝衣针。”岳宁说道。
宫本听了翻译的话,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穿缝衣针?”
陆培德把面条拉开对扣,洒粉再对扣,这般反复百十回合,随着最后一扣的完成,他将面条一端轻放案板,另一端缓缓举过头顶,手腕抖动间,细如发丝的面条,倾泻而下。
岳宁从秘书手里接过缝衣针,递给石川:“石川先生,随便取一根面条,看看能不能穿过这根缝衣针?”
那位法国大厨显然比石川更加心急,他先一步去面条那里,问了一句,翻译说:“卢卡斯问,他可以拿一根看看吗?”
石川把缝衣针给他,跟他说可以穿针。
“真的?”卢卡斯问归问,他已经用那根细细的面条穿过了缝衣针。
这是今天直播的第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