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送上门的大厨(第2/3页)
尝味道,陆培德的拆烩鱼头浓郁醇厚,那是做得极其精致的国菜,岳宁的这道菜却是混入了酸香热辣,带着江湖之气。然而,就像高手过招,名门正派也未必能敌江湖能人。
杨裕合表达了这么一番言论,许乐梅笑得不行:“岳宁是名门正派的嫡传弟子。福运楼一脉的亲传,被你说得像是野狐参禅了。”
“我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宁宁的招数千变万化……”
“咱们分不出高下就不分了。”
主持人宣布今天就到此结束。
岳宁正要去换衣服,陆培德追上来:“岳小姐。”
岳宁停住,陆培德说:“谢谢你!”
“不客气,我们都是大陆来的。互相帮忙是应该的。”岳宁接了他的道谢,刚想要离开。
“岳小姐,我能跟你聊聊吗?”陆培德好似鼓起了勇气。
岳宁抬手腕看表:“到饭点了,我们一起去吃个饭?这边有家印度餐厅去尝尝?”
“好啊!”陆培德欣喜地应道。
岳宁在电视节目里说她喜欢尝试各地美味,观众来信给她推荐港城的各个餐厅,有好几个观众都推荐了这家印度餐厅,刚好在电视台附近。
两人一起走出电视台,立马被记者给堵住,岳宁摆手:“我们不能透露细节的啦!大家等着看节目吧!”
拐了两个弯,到了一条小街道,找到了这家印度餐厅,穿着沙丽的印度老板娘会说一口流利的粤语。
陆培德听不懂粤语,那个菜单他也看不懂,岳宁做主点了菜。
“来这里,不会粤语,太难了。”陆培德感慨。
“那是肯定的。学语言不容易,不要着急。”
手艺人大多心气高,想要求人拉不下面子,尤其是自己对他来说还是陌生人,就从闲聊开始。
“之前虽然到处碰壁,但是还好,至少我还有个朋友,他能帮我。”
“对啊!第一次跟你来参赛的,就是你的朋友吧?”岳宁问。
陆培德点头:“是。”
第一道菜脆波波球上来了,岳宁拿起一个舀了一小勺酱汁,递给他:“尝尝。”
陆培德接过,岳宁自己也拿了一个:“朋友也有自己的生活,不可能一直帮着你。不过在这个时候离开,以后也没办法做朋友了。”
“是啊!大家都不容易。”
陆培德咬了一口波波球,外壳酥脆,里面是软糯的土豆泥和一些蔬菜,岳宁给他加了点酱汁,味道很复杂,酸辣甜还带着薄荷的清爽,很奇特的感觉。
汁水溢出嘴角,陆培德赶忙把剩下波波球塞入嘴里,拿了纸巾擦了嘴角的汁水。
他擦了嘴角后说:“我能理解,但是他是为了坑我才离开的。”
“他为什么要坑你?”岳宁顺着他的话说。
陆培德简略地说了一下他来港城的背景。
陆家菜在民国的北京那是赫赫有名,新中国成立后餐馆公私合营,他爸参军去了朝鲜战场,负伤回来。
他二叔三叔因为有他爸,在那几年安安稳稳地做着国宴大厨。
“不过我爸从战场回来,身体不好。在我六岁时候就过世了。我一直跟着我二叔学艺,如今堂兄弟几个都长大成人了。以后谁接我二叔的班,就成了个问题。”
“人都有私心?”岳宁说道。
“不。”他摇头,“我二叔没有对我藏私。二叔在跟外地的厨师交流中发现,咱们陆家菜的传承还算好的。南方福运楼已经衰败了。听人说港城这里倒是有传承,他最初的想法是想让他儿子,我的堂弟过来闯闯,说这是一个机会。我堂弟本就对我二叔尽心教我不满,又要让他来港城,他就闹了起来。说我二叔打定主意是要让我接他的班了。在家里闹,还到我妈那儿闹。我就决定我来港城。”
“等于你放弃未来国宴大厨的机会?”岳宁问他,“来港城博一个不确定的未来?”
“是啊!我想得太简单了。自以为是陆家传人,国宴大厨的亲传弟子,咱们手艺人,一个炒勺就能走天下。谁知道来了,不会粤语,处处碰壁。”
他说了来港城的种种,岳宁完全能够理解。
自己是有亲爷爷,而且背后还有乔家,所以能在港城混得风生水起。
前些日子她接待的一位六十年代从内地来港的学者,说起他刚来港的几年,就是在印染厂做苦力,天天和化学染料为伍。
所以陆培德这样不会粤语,四处碰壁也很正常,他从港城到澳城,最后只有一家粉面馆的老板雇佣了他,给他个地方住,每个月的薪水,岳宁换算下来,大约也就五六百港币。
陆培德说他已经很感激了。
那家粉面馆虽然小,但是开了有几十年了,早年那位老伯还雄心勃勃,想要大干一场,参加了餐饮协会,所以餐饮协会有活动还是会给他们邀请函。他就知道了这个大赛,报名参赛了,希望通过大赛,能找到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