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有共同语言(捉虫)(第3/5页)

刚刚自己还认为她阅历有限,下一句她就给自己拓宽了思路,他问:“电风扇呢?”

“我去交羊的时候,走了那么长的山路,汗干了又湿,葛大姐让我在电风扇下站会儿,让我喝口水。我那会儿就告诉自己,等我有钱了一定要买个电风扇。”岳宁咬断线头,把裤子放在腿上,抬头说,“如果你认为咬咬牙买得起雪柜和电视机的人是万里挑一,那么咬咬牙买收音机和电风扇的人,有多少?千里挑一?而且,有个好处是,雪柜和电视机肯定是国家希望自己发展的产业,国家抓大放小,不会把所有产业都抓在手里,电风扇和收音机技术难度不高,应该会放开。六百多的雪柜和六十多的电风扇,其实市场总额是一样的。”

乔君贤忍不住抬手,本想敲自己脑袋,最后改成抚了抚额头。人家待在山沟沟里,靠听广播就能有这样的领悟能力,自己远渡重洋求学又算什么?

他拍了一下扶手:“岳小姐,我们再去一趟百货商店,看看电风扇和收音机的销售情况?”

“好啊!”岳宁收了针线,“走?”

“走。”

“爷爷,您的腿静脉曲张,别跑了,在宾馆里歇歇?”

“好,我等你们回来一起吃晚饭。”岳宝华点头。

两人一起下楼,岳宁记得卖家用电器的主力好像不是百货公司,应该有个专门的商店,具体叫什么,她没接触过,不记得了。

她到宾馆前台问道:“同志,您知道专门卖自行车、冰箱之类的商店叫什么名?”

“五金交电商店?”

“对,对!在哪儿?”

“不远,出门左拐……”前台告诉了她具体位置。

岳宁向前台要了纸,根据前台描述大致画了线路,收了纸问乔君贤:“过去看看?”

还有专门卖电器的商店?乔君贤大喜:“当然。”

服务员说不远,还真不远,拐了个弯就看见五金交电商店招牌。

乔君贤和岳宁进了商店,商店外头的柜台摆放着电线电缆、门锁之类的五金商品,对面的柜台出样一辆二十八寸、一辆二十六寸自行车。

往里就不用说了,人都围着家电柜台。柜台里一台放在架子上的黑白电视机正在播放一段新闻,讲东北一家万人纺织厂职工食堂如何为职工提供一日三餐,就这么一个节目,这些人都堵在这里不肯离开。

出样的电冰箱是单门的,洗衣机很大,上头写着双缸洗衣机。

岳宁不解:“双缸是干嘛的?”

乔君贤回答她:“一个洗衣服,一个脱水。”

“哦!”

边上一个柜台,营业员扛了一个吊扇出来,那个顾客打开包着叶片的纸包,拿起叶片看:“同志,这个叶片掉漆了。”

那个营业员懒洋洋地说:“去买桶白漆,自己涂一下不就好了。”

“我来买新的呀!”顾客委屈地说。

营业员走过去,把纸头往上一压:“不要就算了。”

另外一个人跑了过来,掏出一张票:“他不要,我要。同志,这是我的电风扇票。”

那个嫌弃掉漆的顾客立马抱住这个吊扇:“我要,我要,同志开票,我付钱。”

岳宁凑过去看,问道:“多少钱啊?”

正在开票的营业员抬头瞥了她一眼:“你买得起吗?”

岳宁被营业员冷眼对待,乔君贤看不下去,走过去说:“我买得起,多少钱?”

营业员把圆珠笔“啪”的一声拍在柜台上,抽走压在票本里的复写纸,扯下三联单,伸手向那个顾客说:“票给我。”

那个顾客把票给他,这个营业员举着票,依旧没给乔君贤正眼,冷冷地问:“有钱,你有票吗?”

乔君贤尴尬地说:“没有。”

岳宁忍不住笑:“港城营业员只看衣冠不认人,内地营业员平等对待每一个没票的人。”

那个顾客数了钱给营业员,营业员收了钱和票一起夹在夹子上唱:“双乐吊扇一台,一百二十块。”

夹子顺着铁丝滑到了收银台。

“就这么一台掉了漆的电风扇要一百二十块钱?也太贵了。”乔君贤实在无法接受。

刚才还抱怨掉漆的顾客,这会儿脸上带着得意之色,说:“一百二十块贵还在其次,首先你得先有票。”

单子回来,营业员重新给顾客包好了风扇,说了一句:“物品离柜,概不负责。”

“这是什么道理,如果回去发现电风扇不好,难道还不能退货了?”乔君贤这回学乖了,只低声问岳宁。

岳宁撇了撇嘴:“不仅不能退货,还得你自己花钱去修。”

“啊?”

“来我这里看看,我进货的时候,都一个个验过的。”前头一个胖乎乎的大姐听见他们的对话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