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真可惜,他没有死在边关。(第3/5页)
军报如同雪花,一封封飞回东阳。
每一封上,都是小战告捷。
御驾亲征,的确振兴士气。
边关的将士们在景华琰的带领之下,英勇无畏,同西狄士兵激烈鏖战。
短短十日,就已经有过六次交锋,均以大楚获胜为结束。
当又一封战报发回东阳,姜云冉迎来了一位故人。
在外奔波将近半年的夏岚,终于回来了。
她风尘仆仆,满身落拓,可那一双眼,却清澈而明亮。
看向姜云冉的时候,满眼都是意气风发。
“娘娘,臣回来了。”
————
景华琰虽没上过战场,却熟读兵法,他自幼得郑定国这样的老军师教导,不说用兵如神,却也势如破竹。
起先几场战事,都以胜利收场,甚至大楚并未耗费太多兵力。
这让驻守九黎的士兵们士气大振。
这次东阳围场表现优异的几名年轻校尉也被景华琰带至九黎,让他们随军一起参战,皆有突出战功,未来定是能成为守家卫国的英雄将军。
喜报接连传回,举国欢庆。
东阳围场中的紧绷气氛,也因接连而来的胜利而放松,尤其战报里说定国公虽然身受重伤,却性命无虞,只要细心调养就能康复,这让皇贵太妃也是狠狠松了口气。
在一片欢喜里,元徽六年九月便悄然而至。
过了暑夏最热的那两个月,到了九月的东阳便渐渐凉爽起来。
即便正午时分还有些炎热,只要太阳落山,阳光不见,微风一吹,立即就能感觉出早秋的冷意。
这一日,姜云冉靠在牡丹苑的贵妃榻上,正在看景华琰送回来的家书。
这已经是第四封家书了。
展开洒金信笺,能看到熟悉的字迹。
云冉,展信佳。
陌上已至早秋,日夜冷寒,起夜时换上娘子亲手所做棉靴,顿觉温暖。
九黎天高日晒,城中树木不多,唯有沙枣最好养活,哪怕干旱少雨也不会枯萎。
听当地的老人说,沙枣的根系深广,能努力找到地下水源,给自己博取生机。
唯愿你们母子平安,生机广阔。
七个月,不知孩子是否会胎动,若是惊扰你美梦,便替我教训他,让他乖一些,不要折腾母亲。
我于九黎一切安好,勿念。
这封信并不长,字迹却一如既往锋锐,姜云冉知晓他战事繁忙,能抽空写这一封家书,大抵都要挤出时间。
随着这一封书信送回的,还有几片沙枣叶,瞧着平平无奇,却是干旱边疆生命力最旺盛的植物。
姜云冉把书信仔细收好,正要起身,就感到腹中忽然痛了一下。
“呀。”
姜云冉愣了一下,随即低下头,看向自己的肚子。
她有孕已经七个月,小腹隆起,已经有了很明显的孕相。
因调养得好,她看起来只比之前稍有丰腴,并未太过肥胖,以免生产艰难。
也正因为不是太过丰腴,让她行走坐卧都还算利落,并不显得臃肿累赘。
此时宫灯明亮,照耀她一脸温存,甄承旨正给她煮茶,听到她的声音,便忙过来:“娘娘?”
姜云冉轻轻摸了一下隆起的肚子。
甄承旨的目光自然也落在了她的手上。
她是出嫁妇人,自然知道是怎么回事,见姜云冉这般,不由轻声笑了。
“可是小殿下动了?”
姜云冉慢慢颔首,片刻后,她抬起头,满脸惊喜。
“是呢,踢了我一下。”
她们这位皇贵妃娘娘一贯沉稳老练,总让人忽略她的年纪,仔细算来,也不过是刚及二十的年轻女郎。
她的生辰在八月十二,因为战事和仁慧太后的病情便没有大办,只简单摆了一桌宴席便做罢。
所以现在的姜云冉,已经是双十年华的女子了。
即便如此,对于已经初生华发的甄承旨来说,她依旧是年轻孩子。
见她这样高兴,甄承旨也跟着笑了起来。
她生得本来就很慈和,这样一笑,便让人更觉温柔。
“如今娘娘有孕七月,小殿下开始胎动是很正常的,”甄承旨说了一声恕罪,便也伸出手,在她小腹上感受了一下,“哎呀,小殿下还怪有力气的。”
虽然有些疼,但姜云冉却还是满心欢喜。
这孩子一直都很乖顺。
有孕的这一段过程里,她几乎没怎么遭罪,一是宫人们围着她伺候,二是太医细心医治,三也是因为这一胎怀相好,孩子不折腾人。
之前仁慧太后还同她说过,当年怀永宁的时候,小家伙太活泼了,总是翻来覆去的,快生产那段时间她都睡不好觉。
这样一对比,这孩子就太乖了。
一直都是温温吞吞,也不怎么爱动,今日难得动了一下,也没有让母亲太过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