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二+三更】云冉,你能一直陪着我,走到最后吗?(第2/5页)

她想了想,说:“红螺炭牵扯的可是姚贵妃?”

景华琰呼了口气,眉宇间皆是放松。

他道:“爱妃真是聪慧过人,在下佩服。”

姜云冉看着锦鲤,道:“年关底下,皆是庆典,加之吴裕妃当时重病,正是要紧时刻,所有线索都没有声张。”

宫中好似一团和气,没有任何事由,可周宜妃和梅贤妃两人当日都去过永福宫,不能插手宫宴事宜也就罢了,因何姚贵妃也从此闭宫不出?

从冬至之后至今,这几位都未再出宫半步。

而吴裕妃的丧仪则忽然交给了慕容昭仪和她来办,这就更说明问题。

看那日仁慧太后的面色,她应该也知情。

那么最有可能出现问题,牵扯姚贵妃的,就是红螺炭。

毕竟年年炭火都是她来督办,要想在红螺炭中做手脚轻而易举。

姜云冉把自己猜测的线索说出,景华琰便点了点头,他站起身,拉着姜云冉来到门前,一起沐浴在冬日的暖阳之下。

“若只因姚贵妃督办红螺炭就定罪,实在仓促随意,彭逾命慎刑司审问姚贵妃临芳宫宫人,最终有一名侍奉姚贵妃多年的中监吐露实情。”

“他自陈是姚贵妃给她寒苦草,命他伺机放入红螺炭中,他甚至不知寒苦草是什么,但他的命是姚贵妃所救,只能唯命是从。”

“而那寒苦草,也是姚家一名小厮千辛万苦买来,那小厮额角有一颗黑痣,很显眼,游商对其印象深刻。”

景华琰声音低沉:“最致命的是,临芳宫还有一钱寒苦草。”

人证物证俱在,姚贵妃自知无法为自己辩驳,便缄口不言,闭宫不出。

事情发生在冬至之后,然姜云冉回忆,姚贵妃在冬至那日就没有多少笑脸,显得很是忧郁。

姜云冉若有所思:“周宜妃和梅贤妃呢?”

景华琰道:“周宜妃当日也到场,她所言基本吻合,宫中也没有其余线索,不过那日之后周宜妃担忧明宣,故而闭宫不出。”

论说爱子,周宜妃是宫中头一份。

便是最溺爱永昌公主的贵太妃也比不上。

“梅贤妃是担忧自己抱恙,所以主动避让。”

景华琰勾了勾唇角,他道:“正是如此。”

“因此……”

景华琰对姜云冉道:“之后正旦和上元佳节,便要爱妃你来操心了。”

小年宫宴名义上说是同慕容昭仪一起操办,但慕容昭仪一点耐心都没有,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是姜云冉代劳。

景华琰自然也知晓,论功行赏都由姜云冉拔得头筹。

既然如此,后续正旦和上元佳节,景华琰便只安排姜云冉单独处置,桩桩件件都是她的功绩,以后册封诏书上,能书写的内容就多了。

若有不懂的地方,直接禀报仁慧太后或皇贵太妃。

重担压在身上,姜云冉并不觉得疲累,反而兴致勃勃。

最主要的是,通过处理宫事,她迅速把宫中的人员往来摸清,每个人的姓名和面容都能对上,加之莺歌这个耳报神,她可是在短短数日之间就掌握了无数新闻。

思及此,姜云冉还笑了一声。

景华琰挑眉看她:“怎么?当差操劳这么高兴?”

姜云冉摇了摇头,她道:“不过听到许多新鲜事,倒是有趣。”

说到这里,姜云冉话锋一转:“当日事可查清了?”

她问的是吴裕妃忽然血崩一事。

景华琰淡淡道:“岑医正没有查出什么异常,因是男子,许多医治手段不便施展,他多是从旁指导,或者请脉开药方,皆有太医院几轮盘查,药方都没有异常。”

“那两名女医都是麦院正的高徒,经过太医院审查,也没有问题。”

“至于永福宫的宫人,倒是有两名小宫女说当日孟熙嫔离开之后,她们远远瞧见柔羽进了寝殿,不多时柔羽就慌张出来,说吴裕妃血崩了。”

姜云冉眸色一沉,她道:“看来,当时就是柔羽告知吴裕妃真相,吴裕妃承受不住打击,心绪强烈波动,引起肺腑出血,导致性命垂危。”

她本来就徘徊在生死线上,距离生只有半步之遥,但她最信任的身边人,却把她往后拽了一把。

这一退,她就再也跨不过那条线了。

姜云冉抬眸看向景华琰,问:“那个柔羽,是自杀还是他杀。”

景华琰眸色幽深,犹如冬日寒潭,淬着棱角锋利的碎冰。

“是自杀。”

“当日虽然永福宫中乱作一团,但守门的黄门皆是彭逾教导出来,可以确定无一人进出永福宫。”

“而永福宫中所有侍奉吴端嫔的宫人及扫洗宫人,甚至包括孟熙嫔身边的宫人,相互之间皆有佐证。”

当时,没有人去宫人居住的耳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