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第4/5页)
“定了二十文的官价,把耕牛杀了拆开卖肉不就成了亏本买卖吗?”
元娘似懂非懂,只懵懵点头。
王婆婆不耐烦了,喊她快点去买肉,别一会儿卖完了。
等元娘快出门的时候,却又被王婆婆给叫住了,让她带着万贯一块去,刚好认认路,往后跑腿的活也能分担。
元娘自然不会有异议啦。
她拉着万贯,就和一阵风似的冲出门,跑腿嘛,自然是越快越好,这样长辈高兴,自己也能多玩会儿。
元娘到的时候,牛肉已经快卖完了,还好赶上趟,因为她嘴甜讨喜,甚至买到了最嫩的牛里脊。元娘提着肉往家走的路上,还不忘给万贯传授经验,“你别看肉铺的何屠户瞧着凶,其实他好说话得很,见了只管大胆招呼,再夸一夸他家的狸奴,包准高兴,经常会多切点添头。”
万贯生得普普通通,行事又拘谨,看着便显得有些木讷,好在不管元娘说什么,她都很认真的听。
记没记住不知道,但这态度还是叫人很有成就感的。
刚好有卖饴糖的老人经过,听着吆喝声,万贯的耳朵似乎动了动,但她连眼神都不敢往那瞥。
元娘就没那么多顾忌了,她直接招呼卖饴糖的老人,买了三文钱。然后,分了一小块给万贯,万贯刚开始还不敢拿,元娘直接塞她手心里,“尝尝,甜着呢!”
万贯把饴糖放入口红,轻轻抿着。
她的眼睛渐渐有神,被饴糖的甜味征服,不似之前死气沉沉。
嗯,真甜!
她悄悄抬眸,看着神采飞扬的元娘,心中悄悄道。
小娘子,真好!
她一定要勤快干活,不能辜负小娘子的好。
元娘回去的路上,还给万贯把沿途卖什么,哪家铺子卖得什么更好一一说了,这些都是徐承儿告诉她,如今也能用来教万贯了。
回家后,王婆婆把肉切成块,放了酱油、酒腌制。
接着把橘剥皮,挨个摆在盘子里。
但她没有立刻做橘的这道菜,而是把留出的一小块牛肉剁碎,放了酱油和盐、姜等拌匀。
她喊万贯帮忙烧了炉子,自己往陶锅里放了猪油,任由猪油融化,而后加上葱白,油把葱白炸得焦黄生香,下牛肉碎,稍微过了过,便加水和豆腐,盖上陶锅盖,任由其炖煮。
不消一会儿,陶锅上氤氲的白雾就散发香味了。
王婆婆让万贯看住了,必须文火煨着,她自己则去做拿到会令元娘咋舌的橘炒牛肉了。
很快,堂屋的桌上就摆上了吃食。
元娘闻着味从楼上下来,“好香好香!”
“狗鼻子。”王婆婆笑骂道。
她和岑娘子抱怨起来,“她旁的都得喊,唯独用饭不必,回回一做好就自己凑上来了。”
岑娘子能说什么,她性格温顺,又不爱说孩子,只道:“能吃是福。”
落座后,虽然肉末炖豆腐也很香,但是元娘还是禁不住猎奇,把筷子挪向了橘炒牛肉,牛肉不是常见的肉样,而是裹了粉炸了一遍,然后再炒的。
她夹了一块,一咬,因为再炒过一遍,所以裹满汤汁,酸甜可口,但肉表皮仍旧酥脆,没有因此软塌。
兼具了炸和炒的好处。
既有酥脆口感,又滋味饱满,酸甜开胃。
明明那橘单独吃就酸得令人难以下咽,炒出来却如此惊艳。
元娘吃完猛咽了一口饭,大加赞扬,“好吃!”
“阿奶,你的手艺真好,都能去宫里为官家做饭了。”
对元娘的夸奖,王婆婆显得很淡然,甚至有些好笑,因为她家盛时,还真请过从宫里退出来的厨娘,她也跟着学过点,但那些大多繁琐不已,不是她一个人能做得了的。
甚至可能吃几道菜就把现在的现钱给挥霍得一干二净。
也别说什么给官家做过的菜了,就是眼前这道,原本的做法也不是用橘,而是用柑。
橘当季节时,一斤不过六七文,但稍好些的柑一颗便要一两百文,品相极佳的贡柑甚至一颗一贯,用的料里头还得有胡椒末,这东西金贵,却能使得菜肴酸甜不腻,滋味丰富。
这些,有哪个是寻常百姓能吃得起的?
不过也不必和元娘说得如此清楚,没见过世面也好,吃什么都觉得乐。
王婆婆从思绪中抽离,忽而当着满桌的面道:“咱家宅子前头的铺面不租了,我要开铺子。”
她一句话激起千层浪,元娘和岑娘子都停了手,看着王婆婆,震惊不已。
王婆婆则慢悠悠给自己舀了些肉末炖豆腐,举勺一尝,她自己也点头,不错,是好吃。
岑娘子从来不会对王婆婆的话有异议,只是担忧道:“娘,您会不会太操劳了?”
元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