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要将命脉握在自己手里(第2/3页)

“那肯定重要!”李月勤有点吃惊的用力点头。

林巧枝继续说:“对我们自己来说,石油的钻探和生产,也是关系到民生的关键行业了。这么关键,这么重要的行业,你说其中必须用到的石油套管,咱能不能纯靠买国外的?”

“那肯定不行!万一哪天不卖给我们了怎么办?”

林巧枝点点头:“咱们再说轮船……”

她看过很多内部资料,也接触过很多项目,更和赵局这种工业百事通朝夕相处过,对这些也算如数家珍了。

无论是制造飞机、轮船、火车、汽车、锅炉、电站,还是输油、输汽、输水,或者是开发矿藏进行地质钻探,哪儿都需要它,哪里也离不开它。*

要不为什么能被称为工业的“血管”呢?

人离开血管会死。

工业没有血管,基本也是死翘翘了,即便不死,多半也是半死不活,就更别妄图发展了。

无论是石油、化工、钢铁、机械,乃至军工,都离不开这一根根至关重要的“血管”

所以国家才要下力气、下本钱、费大心血去引进它啊!

中国要强大起来,要站起来,血管总不能一直买人家的?

他们要有能力,自己炼钢、自己轧钢轧管!

特种钢,大无缝!

要把命脉握在自己手里。

武兴钢铁研究院这间办公室的灯,总是亮着。

大家经常挑灯夜战,搞到很晚,

有时候还会让食堂送饭过来,在办公室吃过,就继续埋头苦干。

在一轮轮的谈判中,每个人都为这次做出了不少的贡献。

林巧枝稍微有点小多。

说实话,林巧枝自己都不太清楚为什么。

但冥冥之中就是有感觉,感觉到细微的不对,再顺藤摸瓜,就能发现对方的缺陷和漏洞。

难道真是所谓女生的第六感?

实际上,

这是一种意识上的东西。就仿佛21世纪的人,突然听千禧年初的人,大聊特聊“手机的创新”和“互联网的发展”。

人:?????

听到离谱的东西,真的很难忽视过去。

其实,能日常接触到、使用到,就潜移默化了许多东西到意识里了。

林巧枝这些年在梦境里接触到的东西,同样也不知不觉融入她的思维和眼界里。

看不见,摸不着。

但却实实在在存在。

这些属于意识层面的东西,让她好像变得格外敏锐,再加上足够深厚的技术积累,外化出来并没有太大的困难。

听说了武兴这边,和三家公司的谈判局势有变化。

中方好像逐渐掌握了主动权!

负责引进班子的领导们,忍不住过来瞧一瞧。

这个班子,是四三方案之初,由计委、建委、冶金、燃化、一机、外贸等部门里抽调人成立的。

全名叫作“进口设备领导小组”,听名字就知道了,统管进口设备的!

积极跑过来的这个小老头,就是其中的成员。

看着还挺朴素的,穿着平平无奇的白衬衫,有点宽松,还洗得有点旧了。

进了这间办公室,左右看看,溜达几步,然后就默不作声地在旁边,偷听林巧枝给两个徒弟讲东西。

听着,兴致就上来了!

“月勤你看你整理的这份资料,日本这个电路容易受车间电磁干扰……我们下次谈判,可以要求对方重点说明液压AGC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偷听的霍小老头不禁坐直了身体,转头看他拉住的袁立华,不许他出声干扰,自己又低声问:“意思是,怀疑这个问题日方没有解决?”

“差不多是这样。”袁立华点头,“但也有可能,是想套一套这个技术的底细。”

谈判其实不仅是谈价格,有的时候,对方用于说服中方的技术信息,也都包含着重要的信息。

比如,谈判获取的纯净度参数,中国有可能,依此研发出真空脱气轴承钢。

霍凯康真的来兴趣了,最近听说多了,说武兴谈判这边推进顺利,结果一来就亲眼目睹现场了。

林巧枝的思路还是很丝滑的。

不管霍凯康这个旁听生跟不跟得上,至少她两个徒弟是能跟上的,时不时点着头,还有“她们”和能被选到谈判里帮忙的人,也都是多有点头,表示明白。

林巧枝很快讲到:“如果没有解决电磁干扰问题,按照前面商务谈判组给出的参考数据,”她停顿一下,对比前面思考了一下,“或许我们可以以此为由,成功压减1200万美元左右……”

霍凯康感觉就像是才上战场的新兵蛋子,糊里糊涂就跟着部队冲,就光听前面子弹啪啪啪的打,炮弹轰隆隆的炸,也不晓得前面战况到底怎么样。

“也就是说,这就又抓住一个谈判点?”他忙转头问袁立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