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法方公司的谈判团一时有些头大(第2/3页)

比如左边的大白墙上【下些本钱,把人家先进的东西学过来,赶上去,超过去】

进门对着的醒目立柱上,则是写着大号标语【必须兢兢业业,绝不疏忽大意】

面对自己人。

林巧枝就没有必要打哑谜了。

她简单解释道:“其实法方是在偷换概念,特殊添加剂一笔带过,想要我们误以为这种添加剂可以增加材料的强度和某种特性,以达到提升轧辊使用寿命的作用……”

在谈判中,太常见了,一场谈判可能就涉及几个主要矛盾,其余次要提到的点,很容易就被大体说法转移了注意力。

成套设备的具体技术图纸,都是按吨来算的,可不像是西瓜就那么一两个点,甜、沙、无籽,就是美味西瓜了。

三个点的主要矛盾,都能老王卖瓜,忽悠一下不会看西瓜的人,更何况千丝万缕的、复杂无比的技术要点?

“当时大家在谈报废率和温度检测装置的时候,我就注意到这一点不对,为什么要用特殊添加剂的功能来回应寿命问题……”林巧枝简单叙述。

防止冷却水的锈蚀,确实可以延长轧辊的寿命。

但能延长那么多?仔细再深入思考,就知道不是主要缺陷所在,那为什么在一口回答的时候,说这个可疑的像是解决次要缺陷的复合添加剂呢?

哪怕你真的有“核心保密技术”。

在被问到的第一反应,也绝对是直接承认“不好意思,这方面技术不在出售范围内,但我们肯定能保证这个15万吨的轧制寿命。”

这事,就和问男人出轨一样。

到底出没出,反应和语气都有迹可循。

“那为什么是硫磷复合添加剂?”石油专家忍不住追问一句,钢管是工业的血管,更是油田非常重要且不可缺少的基础设备,油田这边也是极其重视的派来一位高工,参与引进谈判,务必保证武兴钢厂引进的设备,生产出的无缝钢管,能满足他们油田的需求。

他也是琢磨了一路,也没想通林巧枝怎么一下猜那么准。

周遭一道道目光投过来,好奇啊!

岂止是法方代表感觉到不可思议,他们也好奇啊!!也就是当时要撑场面,忍住了。

林巧枝:“也是一点运气。”

“别呀,林工你敷衍老外就好,别连带咱们自己人一起忽悠了啊~”马上有人抗议!

“就是就是,运气哪里能猜这么准?这要是运气能猜准的,那我肯定要养只狗,天天出门第一件事就是踩狗屎!”这位主管生产的副厂长显然很会调动情绪,大家一下都哈哈哈哈的笑起来,又顺便把林巧枝夸了一把。

林巧枝也都被逗笑,只能解释:“主要是听那个杰勒米的语气吧,从他的技术表述来看,绝对是一个对技术比较自信的人……”

这就是能绕过翻译,直接听一点技术ῳ*Ɩ 交流的好处了。

技术人员之间的交流,很多时候也看人,并不是纯看文字信息。

林巧枝说:“搞仔细点。”

粗心大意的人说:“搞仔细点。”

显然,表述的不是一个意思,更不可能是一个标准。

对杰勒米这样一个技术自信的人来说,尤其是他能代表公司来中方完成如此重要的谈判,他的技术水平必然到达了一个不低的层次,他的表述,不会是无的放矢。

在中方突然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

那一瞬间,杰勒米为什么会下意识用特殊添加剂来回应,必然是他下意识就觉得这个是明显有益于轧辊寿命的技术。

他绝对不会给出离谱的答案。

这样的人,即使是扯大旗,也是有技术含量的大旗。

就好像问二十年的老厨师为什么我煎蛋黏锅,他即使不想告诉你真正的问题,下意识出口的,也绝对不会是脱离厨艺基本原理的荒唐答案。

而什么特殊复合防锈剂,最能满足“延长轧辊寿命”这一条件呢?

不仅要防锈,最好还要能满足林巧枝他们此前在谈判桌上提及的问题。

——硫磷复合添加剂,无疑是非常好的答案。

兼具抗氧化、抗磨和抗腐蚀三种功能,同时还能在金属表面形成保护膜抑制磨损。*

林巧枝之前就在乙烯那个项目里,接触过相当多的化学防锈剂。

因为当时和美日双方纠结过冷凝水的问题。

并且还是她提出的想法,以她做事的习惯,秉着负责任的态度,提出口之前,就会把所有可能的情况,都尽可能的考虑全面。

当时还是国内最厉害的一批化学工业同行卢当山亲自给她仔细讲过的,事后她又做了笔记,深入研究整理了一遍。

这不,就用上了!

没有什么学问是用不上的,她一向都是抱着这样的态度对待所有接触到的知识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