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林巧枝将注意力转向了机械化部分(第2/3页)
今年毕业的这一批,就有两个女生了。
“就她俩吧。”林巧枝看了一眼基本在前列的成绩。
“这么快就做好决定了?不考察一下她们合不合你心意?”温东鸣提醒着。
“能名字出现在这里,就足够合我心意了。”
一条新路,不是谁都敢跟上的,还是头几批。
既要有勇气,还要有执行力。
不畏惧走在新路上遇到的困难,也要敢于冲破环境惯性的重重阻力。
否则求稳,去走公认舒服适宜的路不好吗?
“行,那我通知她们。”
林巧枝想了想:“下午吧,我准备去新车间看看,顺便带带她们,认识一下,也看看她们的水平。”
干在办公室聊,就有点尴尬了,林巧枝还是喜欢做事。
下午。
“师妹来了。”黄彩霞指着给林巧枝看。
两个青涩未脱的年轻女生,眼神藏着点激动,做自我介绍。
“林工。”
“我叫郑爱兰。”
“我叫李月勤。”
“走吧,一起去看看车间,也看看你们现在学到什么水平。”林巧枝点点头,带着她们就往新车间走。
“她们”也在,所以这一群人看着还挺浩荡的。
郑爱兰和李月勤相互看看,心有点紧张,连忙跟了上去。
“林工。”
“林工!”
“林工,您来看看我们这一组操作,怎么样?”
车间里充斥着热情打招呼的声音,工人们干劲十足,对林巧枝这个为厂里带来新车间,带来一大批工作岗位的人,都露出一张张热情洋溢的笑脸。
林巧枝看到新车间的情况,心情也不错,不参与具体技术,不管项目的时候,她还是很好说话的,跟大家都打着招呼。
一圈看下来。
感觉真是大变样了!
都是她和温厂长联手打下来的江山!
一半来自各单位支持,一半来自技术领先带来的良性循环。
车间确实是按照她出发之前,和高工们商定好的章程在执行。
但出去了一大圈,看到了各单位的情况,吸收了很多经验,眼界变高变宽了,有些东西的思考方法和角度,也都发生了变化。
林巧枝边看边问。
一边是了解一下两个新徒弟,一边是检查了解车间现在的实际情况。
感受到熟悉气息再次笼罩过来,很多工人下意识放缓了呼吸,偷偷看向自己的班组长。
班组长肉眼可见的精神紧绷起来。
等林巧枝走过去了,直到看不见人了,紧绷的肌肉才放松下来,微微吐出一口气。
“干活、干活。”
“你们紧张个什么劲,要紧张也是我紧张。”
“嘿嘿,这不是怕带累您被骂吗?”
“滚犊子。”
新车间职工工作态度算是很端正、很积极了,尤其是当林巧枝巡视过来的时候,真的是精神集中,全神贯注,拿出最佳的工作面貌来。
毕竟听到她不断提问,发现她在逐渐靠近的隔壁组真的指出问题,甚至是操作细节的问题,头皮没有一丝紧张发麻是不可能的。
“……这部分扭力起伏大且方向多变,所以我们在制作折腰转向模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材料的强度,还有八字筋的焊接质量。”黄彩霞回答着。
她回答的问题是最多的,主要是要帮“她们”稍微挡一下,尤其是两个小师妹回答不上来的问题,总不好让话茬掉在地上。
郑爱兰和李月勤不知内情,就不这么想了。
心情感激紧张之余,看向黄彩霞的目光就有点惊讶了。
大师姐只是跟着林工出去了一趟吧?
看着她,心里真的忍不住好奇,黄彩霞现在到底什么水平了?
***
林巧枝大致了解完她们的水平,心里也有数了。
给她们各自布置了任务。
黄彩霞的稍微少点,让她再休息一下,两个新徒弟的任务就稍微重一点。
对厂里目前的情况了解得差不多了,坐火车前来的宋莆一行人也抵达了。
胡开记两大步迈上来,率先同她握手,热情道:“林工,还记得我吧,咱们也算是老朋友了,说起来可真是要感谢你,拯救了我不少愁白的头发,我的老领导可都说了,一个林巧枝,省了我们整部门人不知道多少口舌和精力。”
胡开记上来就对林巧枝大夸特夸。
林巧枝感觉记忆都模糊了,她怎么觉得记忆里,胡开记是那种笑容里埋着强硬刀子的性格?
“胡部长,这是高升了,恭喜恭喜。”林巧枝也是笑着,笑里藏着一点小警惕,玩笑道:“不过您上来就这么夸我,不会是有什么阴谋吧?”
胡开记笑两声:“我能有什么阴谋,真要说有,那肯定是希望林工再努力一点,推土机也在我们对外窗口推一推。”又转身说,“我给你介绍一下,这几位是在广交会上对我们产品感兴趣的友商,这次来红旗厂是想亲自来考察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