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中国出了个林巧枝

主持人声情并茂, 宣读着颁奖词:

“……未知领域的荆棘丛里,她踏出坚实脚印;技术封锁的绝壁之上,她架起攀登云梯。”

“无惧从零破冰, 难移报国赤忱。利剑高悬头顶,前路难关重重, 她用百折不回的毅力、舍我其谁的信心, 让中国农机耕垦世界之巅,让工业的旗帜猎猎作响,她用汗水和智慧淬炼民族工业的脊梁。”

“啪啪啪啪……”

刹那间,安静的礼堂里响起热烈如雷的掌声,受邀而来的工业领域杰出代表满脸激动, 用力到手心都拍得发红。

在鲜花和掌声的簇拥中,林巧枝接过金灿灿的奖杯。

闪光灯连成一片。

激动地记录下此刻盛况。

与此同时,红旗厂正组织全体职工通过广播收听此次颁奖仪式。

“在工业生产一线潜心钻研、攻坚克难,以扎实的专业功底实现技能突破……”

“在关键技术攻关中屡创佳绩……”

温东鸣听得感觉心脏里有滚烫的火团在跳, 激昂沸腾的那股气,冲荡着胸膛。

他知道林巧枝是去做什么了。

主持人这一句句介绍, 就是林巧枝行走在工业复兴这条路上留下的印记, 是她的努力,是她对极致不懈的追求!

这样的荣誉通过广播传递到江城,传递到红旗厂,实在是让人忍不住一同兴奋,一同骄傲,感觉他与有荣焉。

“吸……”

一道很轻的吸气声。

温东鸣诧异的扭头,便看到孟主任眼眶有一点微微泛红, 眼底有一层极薄的雾气。

他拍拍孟主任的肩膀,“孩子出息了, 这是好事。”

“就是感觉挺不容易的。”孟主任紧攥的手放开衣角,才发现衣角都被捏皱了,她一笑抬手,“当年才这么大点,总是玩得头发乱乱的,脸也灰扑扑的,就爱往我办公室跑。”

一转眼,都成这么出息,能独当一面的大姑娘了。

当听到“为表彰先进事迹,现经上级组织研究决定,特予以林巧枝同志职级破格提拔,从四级工连晋两级至六级工,望其再接再厉……”的时候,被组织前来听广播的职工们再也压抑不住情绪,发出激动的声音:

“是我们红旗厂的林工!”

“真的太出息了。”

“六级工啊!!是巧枝成六级工了——”

江城其他单位,如仪器仪表厂的人听到这个广播,也是说不出的震撼和滋味,有些人还记得曾经同台竞技过的林巧枝,脑海中甚至还能浮现出那份自信的气场。

咂舌道:“当时就觉得她不一般,要不怎么红旗厂的选手都服她,都跟在她后面走呢。”

“当初我们还一起比赛呢。”

“我滴乖乖哦,这到底是做了什么啊!”

宋莆手里握着电报挂号,看着主席台上聚光灯下满身华彩的身影,有那么一瞬间恍神,好像现场的礼乐、欢呼、掌声都听不到了。

“想什么呢?看得这么入神。”一双手在他面前晃了一下,笑得和蔼慈祥的老年女士问道。

宋莆连忙扶住她,脸色略红:“就是觉得林同志太优秀了,耀眼得很。”

站在主席台上,荣耀加身,炽热浓烈。

灼灼如骄阳。

好像站在那里,就天然能吸引目光。

杨女士皮肤有些黑,晒出些褶皱和纹路,像是大地之母一样敦厚的面庞,笑吟吟道:“那你可得加油了。”并拍拍他的手背。

宋莆急忙解释:“我就是觉得应该向她学习。”

杨女士笑笑,把金灿灿的奖杯交给人放好,又问:“问了吗,她怎么说?我们的宜机化方案应该不会花太多时间。”

宜机化改造,对农民和生产大队来说也是大事了,整改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自然是改了能最大程度利用机器,并且能用很多年,才是最划得来的。

宋莆点头,从兜里取出仓促间找纸笔记录下来的纸条:“她给我了一个电报挂号,看起来还是很感兴趣的,但是可能时间不一定够,我刚刚听颁奖词,感觉她应该挺忙的。”

林巧枝从主席台上下来。

赵振云、黄彩霞等人也是笑着送上鲜花,脸上满是为她高兴的笑容。

林巧枝把奖杯放下,喝了口水,又与同样获奖的各行各业的杰出代表握手,在和杨女士握手的时候,看到她风吹日晒、耕作与泥间的黝黑面庞,不由她想到儿时学过的那首《挽沈骊英女士》:“君身既学稼,所从事独贤。勤劬如老农,跋涉于泥田。”

如果说工ῳ*Ɩ 业是民族脊梁,那么农业就是民族根基。

所以,她们是工农子弟兵啊。

“你也喜欢这首诗?”杨春雨农民出身,说话带一点点四川口音,她笑容质朴,“我喜欢开篇的那句‘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她的麦子,我家乡那块种了很久的骊英3号麦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