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我觉得你们判断的方向有误(第2/3页)

总有淘汰下来的设备吧,红旗厂此刻势头正猛,要冲进世界一流技术的“无人区”,要高歌猛进的开拓世界市场,正是最需要助力和资源的时候,真的这种首都大单位随便指头缝里漏一点,都够江城很多单位吃一辈子了。

不过在众人看来,她的笑容就有些镇定自若、胸有成竹的感觉了。

临危不乱,本就是一种大将之风。

林山雁不免又安心一点:“林工你既然有自己的思路和条理,咱们就先自己看看,各班组都汇报一下情况吧,还有目前四国技术人员检修记录,让林工了解一下最新进展。”

她是不会让林巧枝赤手空拳就上阵的。

起码要先熟悉一下设备,仔细看看问题,抓一手底牌再上桌代表中方和另外三方谈。

否则两手空空上战场,那是送上去当炮灰。

会议室内各位开始按照林山雁的要求汇报情况:“目前是由鲁姆斯公司牵头,从数据仪表,操作工艺这方面查起……”

林巧枝听着,时不时还做点笔记,二次扫雷出成果的概率大大降低,但是也是有好处的,起码安全性提高了。

对应到此时,就是她可以无痛接收前面第一批扫雷人得出的信息和结论。

不过也要小心甄别就是了。

要是全然信任,从而被误导,有可能就要被地雷炸了,也有可能自己本来可以排查出来的雷被忽略放过。

也就排查了几天,数据算海量,信息交流很快完成。

会议也就结束了,林山雁又要去忙了,派了个叫作高辰的车间主任给她当副手,做配合。

带着林巧枝一行人往车间走,高辰还介绍道:“这条路走过去,就是我们的食堂了。”说起来还有点不好意思,“也差不多要中午了,其实也可以先吃过饭再来熟悉这套乙烯装置的。”

“还是先去看看这套乙烯装置。”林巧枝语气里有点期待的。

相比那些完全相信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这种带着挑战性的技术,还是世界先进水平的30万吨大装置,真的更让她脑子里那根神经兴奋。

燕山石化车间。

林巧枝其实在梦里见过这个车间,但是现实中再看,感觉还是很不一样。

会有一种“原来现代化的大型化工装置是这样的”震撼。

更高的自动化水平,更先进的自控设备,以帮助工人离开极其恶劣危险的工作环境。

更规范严谨的操作,甚至是从着装、纪律、操作等等细节方面都有极其细致规范的管理。

她们还是起步太晚了。

以至于大大落后于世界步伐。

林巧枝着手开始检查。

她心里有一套自己的顺序,参考着他们第一遍排雷的结果,比如第一个被怀疑的,就是炉管供应商法国庞培公司,大家提出,“会不会是炉管材料质量问题?”

修复后裂缝反而扩大,很明显就是材料延展性不足。

林巧枝确认问道:“抽样送检的时候,高温抗蠕变性能查了没有?”

高辰一边回忆,一边点头道:“查过了,抽样送检之后,得到炉管材质成分都是完全符合标准的。”

顺着自己的思路,林巧枝一步步做着排查,同时熟悉着裂解炉这个装置。

乙烯生产的设备真的极其复杂!主要包括裂解和分离两大部分,光是裂解反应数量就有上万个,温度超过800摄氏度,停留时间却仅有0.2秒左右,为了抑制二次反应,高温裂解气必须快速冷却,随后的分离流程最低温度需要降到零下165摄氏度左右。*

操作难度非常高,反应过程复杂,高温烫伤、低温冻伤、有毒有害气体泄漏……很难想象这众多危险会汇聚到一个生产项目里。

连林巧枝这种顶好的记忆力和逻辑思维,面对这项石化工业中最难的乙烯工业技术,也是有点吃力。

好在还有晚上梦里可以补补课。

高辰:“……”

高辰在面对林山雁和同事的询问的时候,只能干巴巴的憋出一句:“坦克式推土机。”

怀疑他们长得不是一个人脑。

等高辰再特意集齐各个岗位工人,让林巧枝亲自看一次现场实操的时候,他也没有任何异议了,全然放弃了抵抗,不管理智如何叫嚣。

林巧枝这一看,真看出问题了。

正常来说,看这种实际操作想要一次看出问题,必须要对整套系统理解得特别深。就好像中医,要对复杂的人体了解得特别透彻,才可以一把脉,就精准说出问题所在。

林巧枝显然是不可能短短几天,达到这种理解和境界的。

但在她的梦境里,高考恢复前后时间点的故事非常多,也就是说她在梦境里,可以看到未来几年,作为世界背景板的假人按照车间操作制度规范,日复一日地默默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