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从她身上汲取钢铁般刚强的力量(第2/4页)

她理所当然就能去申请困难复杂的工件。

因为真的曾经有年轻女孩做到过。

她可以十分自然地袒露野心,她也想当高工,她也想像林工一样厉害,受人尊敬。

不会有哄然而来的嗤笑,因为她是林巧枝的徒弟。

她把林巧枝当做自己追逐的光和方向,从她身上汲取钢铁般刚强的力量。

她也可以做到的!

***

112厂。

“陆良同志,感谢你们热情的接待,实在是受之有愧。”带队的谢老书记主动握手。

这是当年拍板引进的老领导介绍来的单位的党委书记。

陆良真切又爽快地笑,一看眉梢眼角就知道他是多么春风满面,心情大好,“都是咱们自己的同志,您实在客气了。”

他边引着人走,边恳切道:“实不相瞒,我们112厂自从请到林工,自主维修了步进梁式加热炉的问题之后,已经接待过很多单位来访了。”

“我给您吃一颗定心丸,自从修好之后,我们的加热炉最高纪录是连续开工两个月零十五天,没有出现任何故障。”

顺着往里面走。

能看到粗糙的墙面上刷着【听党指挥,国家至上】【万众一心,改天换地】的标语和口号。

谢老书记叹了一句:“你也知道,超大型塔机技术一直被国外垄断。”

塔机,塔式起重机。

超大型塔机,是动臂装在高耸塔身上的旋转起重机。

陆良在业内,自然知道这些:“我知道一点,大型项目都离不开塔机,就是不知道您是为了哪一个重点工程来的?”

陆良记忆最深刻的,就是一座跨江大桥建设中,他曾亲眼目睹,一座塔机在200多米的高空,稳稳当当地悬吊起240吨重的桥梁构件。

那种震撼从毛孔里颤出来,重工业真的是世界魔法,可以改天换地。

谢书记却摇摇头,转而道:“我们现在主要是在等待要更换的零配件,听到你们这边的消息,就想来取取经。”

陆良自己身处三线建设,自然不会再追问。

他太明白这些陆陆续续前来112厂单位的心思了。

像是塔机技术他们尚且空白,要依赖它的国家重点工程和项目,都必须依靠引进,否则建设要么停滞,要么缓慢进行,严重影响国家的发展。

而引进的弊端却也是显而易见的。

几乎每一个前来112厂“取经”的单位,都逃不过几个共同点。

陆良都已经心里有数了,第一就是价格昂贵,但再贵也只能接受;第二就是进口周期很长,从提出需求,谈判价格,到最后发货安装,这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第三就是售后不好,要么长时间等待更换配件,严重拖慢项目进度,要么维修过程受制于人,比如他们的步进梁式加热炉。

听到他们112厂的消息,但凡遇到点问题的,谁能对“自主解决”不心动呢?

但这真的不是说着好玩的。

动辄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资金引进的设备、生产线、成套装置,哪个单位不是当祖宗一样小心供着,生怕这爷一个不高兴,就折腾出一个花费几十上百万的大毛病。

于是,陆良这半年多,考察、取经的队伍是一个又一个的接待。

等暖乎乎、热腾腾的车间转过一圈,陆良又摆出一份简单资料:“您再看看这个。”

技术员拿到资料简单看了看,也没太复杂的,大略可以看做一本技术书的目录那样子,扫了一遍不免哑然:“你们都到这一步了?除了最核心的关键部分,整个算是摸透了。”

到这一步,真的可以说是摆脱国外维修、售后方面的掣肘了。

毕竟最关键的部分坏了,一般即使是原厂,也是整个模块直接替换掉,而不会进行维修了。

陆良露出一个满足的笑容,折一折放到胸前口袋收起来:“也是林工。”

“不是说,她一共就待了五六天,总共都不到十天吗?”谢老书记不解。

“后面肯定还是我们厂自己努力,林工这不相当于给我们起了一个头吗?毛线球先揪出一根线头来,后面再想理清楚,就顺着这根线头一点点来,可比面对一团乱麻好处理多了。”陆良心里当真是感谢林巧枝,“您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谢老书记不由点点头。

他懂人心,若非林巧枝真的给112厂带来莫大帮助,陆良不会言辞切切,句句都离不开赞叹。

谢书记带队考察了五天四晚。

在离开前,陆良收到了赵局那边的消息,便在握手送别时,同谢老书记道:“我刚听说江城那边,林工手头的重点项目好像进入测试阶段,要完成了。”

谢老书记手都一抖,猛地握紧。

陆良笑容一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