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真是祖师爷赏饭吃啊(第4/5页)

免得鸡汤白煨了。

总得和巧枝缓一缓关系,要不今年过年怎么办?

老家可千叮咛万嘱咐,今年过年一定要带巧枝回去,求也要求着她回去!

看着冰冷拒绝之后,依旧送到自己面前的鸡汤。

林巧枝再一次尝到了强大的甜头。

感受到了话语权带来的好处。

绝不仅仅是,讲话有人听而已。

女孩啊,就该往前走。

自然就把所有污泥狠狠踩烂,然后甩在身后。

紧接着,天地辽阔。

想往哪走,就往哪走!

***

夏日的燥热一夜褪去。

初秋的风在地面乱卷。

林巧枝巡视车间,才迈入三车间门口,就看到了秩序有些混乱的场景。

很多操作台前都没有人,上面摆放着没有收拾的工具和零件,显然是临时匆忙离开,而离开的人,全部都围拢在一处。

以池民对三车间的管理能力,这显然是不寻常的,不应该出现的问题。

但是既然已经出现了,无论是车间池主任,还是三车间里一位位钳工,显然已经无暇顾及车间纪律了。

断断续续的操作声,乱哄哄聚拢的人群,还有人群里操作和调度的声音,所有的一切都在表明,炸锅了。

林巧枝表情严肃起来,迈步上前,先看被围在中间的设备。

项目的管理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但这种明显是超出了技术范围的问题,想要靠强调纪律和骂人,就把局面平静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为这不是职工态度问题,真的是十分典型的技术问题。

就好像被数学题压轴题困住的人,他不知道该怎么去解题,做得抓耳挠腮,不可能靠喊着“冷静”“加油”而心平气和地解出题目来。

当没有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办法时,人自然就会慌乱无措,再积极端正的态度都没有实质性的意义。

林巧枝走近了,周围人看到她,自动分出一条路来。

她往前迈了两步,目光落到人群中间的工件上。

是八字加强筋。

这个被围观的零件叫作八字加强筋,就位于折腰转向的转向架腰部,也就是连接前后部分的关键位置,需要交叉焊接在主体结构上,以增加转向架的刚度和抗扭能力。

此刻情况有点不好,表面焊接形成的鱼鳞纹出现断续的黑色裂纹线,看起来像干涸河床的龟裂。裂纹线从焊缝中心向四周延伸出细纹,最长的一条细长型裂缝贯穿了整个厚钢板。

“这个八字加强筋,焊完就裂,换了三种焊条还是不行,都不需要检测探沟,眼睛都能看到裂痕……”焊接班的班组长简单解释了一下,只感觉到一阵焦头烂额,看到林巧枝来了,紧绷的心情也没能有丝毫放松。

林工学的是钳工。

哪里懂焊接?

即使当下搞技术的,谁都是万金油,什么都会一点,什么场景都能胜任,但也确实没听说过林工会这个,而且会焊接,和擅长焊接可是两码事。

同样焦头烂额、紧皱眉头站在他旁边的是池民,他倒是还算稳得住,做出了稍微详细一些的情况补充:“先是三层堆焊,形成的隆起焊道倒是正常,但是焊完就裂,我们已经尝试多次补焊,但效果不太好,还导致钢板边缘过热,起了蓝紫色氧化层。”

这就是做项目最常见的事了。

能安安稳稳的推进两三天,都谢天谢地了。

最常遇到的,反而是各种意想不到的意外,解决完一个又来一个,就跟孙悟空打的妖精似的,打不完啊!

就林巧枝才看的,前段时间研究钻头的那篇战报,短短篇幅,就说了那支队伍遇到的零下寒冷,不同土层硬度不同,绘测给的不准差点半途坍塌,钻头材料硬度不够,钻头被某一层较黏的土层卡住……

当时她还在想,真的各有各的难啊!

她这里问题也是一茬一茬地往外冒。

比如眼下,因为焊接开裂的问题,焊工班组没有办法处理好,于是就使出师徒传承式技艺自古就有的连环绝技:摇人。

徒弟喊师父,师父喊师父,师父再喊朋友……

跟葫芦娃救爷爷似的,一喊就是一串,这一串都还不够,没救到爷爷,于是直接串到了林巧枝这里。

如果林巧枝也拿这个没办法,甚至她也去摇人都没有办法的话,这个问题就卡住了。

很多项目,就是这么一个个问题堆积起来,处理不了,最后被拖死了。

林巧枝表情已然郑重。

她掰开焊缝断面,细细查看。

“三层堆焊这个鱼鳞纹的形状,已经有点不太对了,这个开裂形态,很可能是应力堆积的问题,热输入量过大了……”林巧枝缓缓说出自己的推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