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林巧枝志高气扬、赤心报国的十八岁(第3/4页)
“咔——”
他没有太多犹豫,直接将电机的转速调到了最高。
“嗡嗡——”
高速旋转的电机都出现了明显的旋转震动声。
两个齿轮箱依旧丝滑精准的啮合,转速飞快,没有出现任何故障!
啪啪啪……
有人激动得抬手重重鼓掌。
现场观众也都毫不吝惜地鼓起了掌,掌声浪潮一样阵阵汹涌。
他们的年轻人,技术水平不比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差!
有前来观赛的有志青年激动地站出来,亢奋高呼语录:“新中国,就靠我们了!”*
闻此高呼,所有场内外的人脸上都不由露出几分笑容来。
林巧枝也抬手鼓掌,为仪器仪表厂这位可敬的对手。
对面仪器仪表厂的选手,也都看向红旗厂这边。
双方都在为彼此鼓掌。
“咔嚓——”
有记者将这一幕拍照记下来,背影是两个极高速转动齿轮箱的定格残影。
很多激动人心的报道字眼,也不断从记者的脑海里涌现,“棋逢对手”“龙争虎斗”“激战”“角逐”“齐头共进”“赶超世界”……这就是他们中国工业的未来啊!
裁判也笑了,又说:“胜负还是要分出来的,我们来变速测测看。”
“无极变速的概念你们听过没有?我给这齿轮箱上上强度。”裁判心情颇好的絮叨,又耐心十足的给他们讲,提起各种变速的应用。
比较典型的一个,应该就是挖掘机铲斗,在工作工程中,每挖一下,整个动力臂启动——负重——卸下——空斗,又有很长的力矩力臂,所以传递动力的齿轮机箱内转速是不断发生变化的。
一边津津有味地说着,裁判就不断调整电机转速,忽高忽低、忽低忽高,从最低速,一下冲到最高速。
红旗厂:“……”
仪器仪表厂:“……”
所有参赛的选手:“……”心里不免为那两个齿轮箱捏了一把冷汗。
实在是,这个暴力测试的现场,看起来真的有点……太癫了?
他们模拟的,难道不是“出了故障导致电机孔位偏移”的齿轮箱吗?假设真有这玩意,出过故障,难道不应该更谨慎仔细的使用吗?
有这么瞎折腾的吗?这就是奔着再折腾坏去的吧?
“喀——呲——”
腹诽照应到现实。
有一个齿轮箱在这样高高低低的变速中,出现金属摩擦的刺啦声了。
心都“嘭”地重重一跳,两个厂的选手皆是如此。
是仪器仪表厂的那一台。
意识到这一点,红旗厂的选手齐齐松了一口气。
裁判心满意足地抬起手来,看着出故障的那一小块,分析道:“其实你们的技术水平是不弱的,但是这块的设计没有红旗厂这里的精妙,动线调整得丝滑完美。”
仪器仪表厂技术水平是真的不差。
但败给了林巧枝。
对面队长的修改方案,稍欠于林巧枝修改的方案。
至此,团体赛的一等奖已经确定。
——被江城红旗厂一举夺得!
宣布这个结果后,观众们又是激动又是议论。
“林巧枝!”一名记者喊着,端着相机就要给林巧枝拍照,给以她为核心的红旗队拍照。
仪表厂等人羡慕失落的往外走。
这是一等奖的特殊待遇,是年仅十八岁的冠军领队林巧枝的特殊关注。
不过有人拦住了他们。
是刚刚在场外振奋高呼的有志青年,文质彬彬的样子,眼睛里却亮满激动,看向两厂选手:“我刚刚做了一首小诗,想送给你们!”又谦辞,“有些鄙陋,还望海涵。”
这就让一群搞钢铁、搞技术的人有点无所适从了。
什么小诗?
看比赛还能写出这玩意?
周围的记者却都兴奋了,纷纷拿起了速记本!
这位同样正直青春年少的稚嫩面孔,从胸口掏出一张纸,还未平复的心情让其情绪饱满又起伏:
“钢花溅,晨星落,”
“锉刀吟,卡尺握。”
“七小时鏖战,分毫必夺。”
“看寰球,谁执牛耳者?”
“东方烁!”
爱国青年诗词水平如何,一群搞技术的无从评判,但谁都能感受到青年人饱满昂扬的情绪,尤其是最后那句掷地有声的“东方烁!”
说到许多人心坎里了,叫好声一片。
记者更是不失时机的兴奋插上来,采访问道:“林工,带队打败如此强劲的对手,获得省技术大赛一等奖的好成绩,你此刻有什么感受?”
突然被逮住的林巧枝:“……”
还没领奖呢,这记者也太会见缝插针了!
她想了想道:“当然非常高兴,也感到很振奋,这是对我技术的肯定,也是对红旗厂所有青年不断奋进的褒奖。嗯,对于实力强劲的对手,当然也非常值得尊重,顶尖对手既是磨刀石,更是我们所有人技术进步的重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