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林巧枝这个队长,胸有成竹(第2/3页)

萧隆接过这份提前计算好的尺寸链允许误差,看到林巧枝接管了整个比赛节奏,心里莫名的松了口气。

“我会注意的。”

“我也是!”

林巧枝眉头一紧:“不是注意,是一定!”她锐利的目光扫过来,“一定要控制在允许误差内,这108个尺寸需要形成闭环,任一环节超差都会导致整体报废。”

对上她不容置喙的锐利目光,萧隆感觉有种熟悉的寒毛发凉的感觉蹿上后脊。

她不会允许任何差错。

她遇到问题一定会追根究底。

她的要求永远不会因为任何借口和理由松懈降低。

萧隆两人瞬间绷紧了神经,感觉头皮在扯在烧,脑子已经下意识疯转思考自己负责模块的各种细节、各种风险,扯出笑容,“一定、一定。”

林巧枝:“……”

这个表情好像有点熟悉。

但她感觉自己还挺耐心的,王工都不会解释后面那句,直接就黑着脸下达要求:“注意?注意什么注意,必须控制好!”

算了,林巧枝也没那么多时间琢磨这些,什么眉骨下面一块肌肉绷紧,闲得慌!

她快速巡视一圈,发现没有什么问题,于是自己也站到操作台前。

核心电机孔位问题,还要她来处理。

团体赛的八个人,分成三组。

都有序的进入工作。

在一号场地拉的线外观赛的人里,温东鸣远远看着林巧枝雷厉风行的统御队伍,不由心里感慨,跟身边这次比赛的高工领队乔元道:“现在看一看的话,林巧枝倒是和老霍有点像。”

“怎么会,巧枝性格还是很踏实谦虚的。”乔元对林巧枝的印象是非常好的,天赋和水平这么高的青年钳工,没有一点眼高于顶的脾气,这在任何领域里,都是尤为难得的。

温东鸣摇摇头,道:“谦虚是不假,但也得看她谦虚在哪里……关键还是实力上的差距。”

不仅如此。

他瞧久了,就发现了,林巧枝的谦虚并不是本性沉稳内敛,而是心里怀着更远大的东西。

她其实会高兴、会骄傲、会难过、也会沮丧,会和人偷偷吐槽,即使想要房子也由着自己的性子不找对象,其实是个性子活泼的年轻人。

她不想,就不去做。

她想要的,就拼劲全力去追逐。

至真至诚。

如此简单,简单到一眼就能看到底,看到她黑白分明眸子里闪动的光芒。

林巧枝制作控制接口模块的零件,边抬头看预设的偏移电机。

以她现在的实力,想要做一个这样的齿轮箱,不管部件多,尺寸精,配合面多,还是对人员的调度、风险的把控,都不是太难的事。

但林巧枝依旧慎重对待,这个设置偏移的电机,并不好处理。原本是预留的安装孔位,通电后驱动齿轮箱的,但现在假设它存在,还偏移了,就天然等于套了三层限制。

第一层是被整个固定的框架,还不能拆动它,直接从动力根源就固定死了驱动链的方向和源头。第二层是它还出故障了,位置偏移会使得图纸这个模块的部分都要重新现场修改调整,偏移的整条力线传递都要重新仔细考虑,也是考察“复杂零件现场改装”的技术,第三层是则是进一步给时间的压力。

对于林巧枝来说,这三层限制都有处理的办法。比如说偏移的力线,其实是可以通过一小段齿轮组,来做力传递方向的调整校准。固定的框架在图纸阶段她就能总揽,做到心里有数,一直把控好所有细节直到组装结束。时间压力的话,严格做好协调分工和并行作业,就不会那么紧张了。

至于精度零件多、配合面多,那是钳工经常遇到的传统问题。

能走到省级别一流的水平,即使是年轻人,总该有抗住这些压力的能力,选择怎么做,就看个人能力,还有作为团队大脑的队长怎么分配了。

尽管如此,这么多麻烦全都堆到一起,也是有点恐怖的。就好像洪水、山崩、大瘟疫一起出现,拥有神力的土地翁也要脑壳起大包。

“这六个为一组,小齿轮组做力线方向上的调整。”

“以我画的这条中心轴线为绝对基准,每加工一组零件前用量尺复刻,确保全局一致性。”

“每30分钟做一次齿轮啮合测试、凸轮角度校准、保证齿轮组啮合间隙与凸轮角度联动精度同时达标。”

林巧枝也没有解释太多,直接抛出了一条条具体的解决方法,她边做边思考,处理这个考题的思路就慢慢展现到队员的面前。

原本有些紧张的队员们逐渐镇定下来,并不是说一下全懂了,都能总览全局了,但听到林巧枝一步步清晰的指令,一声声简单明确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