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崇拜的、热情的、重视的

领头的女生看着年纪也不大, 怎么这么多人就老老实实跟在后面?难道都服她?

“你们看红旗厂那边。”

“那个人是谁啊?”

有人悄悄地问旁边同伴。

“你没看过报纸?”

“就算没看过报纸,名字肯定听过,林巧枝。”

“就是她?”

仪器仪表厂和红旗厂的年轻人, 平时真的没什么交集。

一个厂在城东,一个厂在城南, 中间隔着长江。

而且两个大厂都属于几乎完全能自给自足的综合大厂, 从粮油店、食堂、厂办医院、托儿所、小学、中学、篮球场……衣食住行什么都能在厂里解决,方便又舒服,也就放假的时候会出来玩会儿。

林巧枝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挺宅的,技术宅, 一旦沉浸入钢铁机械的世界,享受着创造的快乐,她可以很久不挪窝,在车间、宿舍、食堂、图书馆四点一线。

像是江城周边的单位, 因为了解少,就对这个场面更忍不住频频侧目了。

比赛场地里, 零星的女生看林巧枝的眼神都透着亮, 看到她站在整个队伍最前方,众人隐隐以她为首,同为女性,那种感觉是难以言喻的。

整个比赛场地都发出嗡嗡的低声议论。

能隐隐听到四面八方传来的声音“广交会”“八个月学完”“大项目”“省技术标兵”

特别是很多中小规模的厂,他们单位的老资历师傅,都没能获得过省里的表彰和奖项,感觉那么遥不可及, 却被眼前带队的林巧枝得到了!!

在这样的嗡嗡议论声中,那些装作不在意, 扫一眼就别过目光的仪器仪表厂年轻选手,都忍不住又暗中侧头看红旗厂这边两眼。

无意中捕捉到这些目光的林巧枝:“……”

能不能大大方方的?想看就看,不想看就别看,要宣战就来宣战,瞧不起直接来放两句狠话也不是不行,这么看她是做什么呢?

还别说,因为这些瞩目,红旗厂的士气都振奋了一些。

一个个年轻人在这样的目光和议论中,都昂首挺胸的。

“都在看你呢。”萧隆咋舌道,这么久过去,他心态也都调整好了,再怎么说,他也是曾经青年一代领军人,心性和能力都是非常不错的,不至于因为厂内一次比赛就一蹶不振。

总有人会更优秀,只是那个人,终于出现在他们红旗厂了。

“那我可更得好好比,”林巧枝笑笑,又调侃自己,“要不等会儿这些声音,就会变成:就这?”

她好像已经有点适应这样的目光了,曾经那些自上而下挑剔的、审视的、警惕的目光,如今都慢慢变成了崇拜的、热情的、重视的。

因为她,一直在往前走。

“那也不至于。”萧隆还以为她紧张,宽慰道,“你在项目上投入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做出了这么多成就,大家也都知道。”

最多也就是说一句把心思都花在项目上了,技术难免落下。

“而且你技术可不差。”萧隆语气有点认真,心态调整好了,可不代表他忘了当初惜败的旧事。

林巧枝收回打量仪器仪表厂的目光,也颇有战意,觉得斗志昂扬:“我可听说了,你一直在埋头练习技术。怎么样,要不咱俩这次再较量一番?看看咱们谁能压住更多仪器仪表厂的人。”

因为上次输给林巧枝,一直在埋头苦练的萧隆:“……”

被戳穿后“咳”了一声,不自在的挪开眼:“行。”

因为排兵布阵,再加上萧隆超过22岁了,他们参加的个人赛是两个项目,既为自己争取奖牌,又为红旗厂争取不同项目的积分。

林巧枝又不免好奇,问他:“他们的技术真这么厉害?”

“怎么说呢……很细。”萧隆回忆着,又看了看林巧枝,举例道,“比如你做模具,对自己要求很高,再小的细节都要按照能做到的最好标准来,但对他们来说,一入行面临的就是这样的要求,甚至被要求达到的标准远超自身能力,想松懈都不行,一松懈就不合格,组装的仪表就是废品。”

仪器仪表这玩意,可不像是拖拉机,哐哐响了,冒黑烟了,狠狠心,都还能将就着继续用。

但凡出一点点偏差,测量不准了,这仪器仪表还怎么用?它生来就是标准,就是要去度量那些人把握不准的细微尺寸的。

反馈太及时了,逼得人必须全神贯注、绷紧神经,还要一门心思的钻研怎么达到严格的高要求。

无时无刻不处于这样的环境,技术想差都不行。

所谓环境造就人。

可能说的就是这样的情形。

林巧枝:“还真不怪他们有自信。”

她要是在仪器仪表厂,她也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