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一定要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第3/5页)
沉默的时间很长。
等了差不多快一个多小时,才有人陆续发声。
也不是说“没问题”之类,而是对自己疑惑的部分、发出质疑。
林巧枝摆事实、讲技术,拿数据,逐一和他们辩论。
之前20吨重模具那个,基础图纸还是别人的,她只是负责设计分体方案,但今天这份拖拉机图纸,每一个零件可都是她一笔一笔画出来的。
她心里有数。
偶尔一两个觉得对方说的还挺有道理的问题,林巧枝直接就拿绘图纸和铅笔:“稍等我一会儿,十分钟。”
当场就给改好了。
“这样是不是解决了?”
这场讨论会从下午一直开到晚上七八点。
整整一个星期,隔一两天就开,每次都讨论不同的问题。
从各个角度,全方位的讨论这套拖拉机的可行性。
会议室里,大家穿得都朴素,可眼睛里都是热忱,没有人喊苦喊累,投入讨论都非常积极。
直到这天,会议室里终于没了声音。
并不是百分百确认这个全新的、几乎引领世界水平的拖拉机没有问题。
只能说,在他们目前的技术能力范围内,已经竭尽全力了,看不出什么漏洞。
在所有高工表态过后。
林巧枝宣布:“红旗厂内部评议会通过。”
逐渐响起掌声,并不热烈,却代表着认可。
她又看向温东鸣。
温东鸣深吸一口气站起来:“我去申请立项。”
他也是好几天都没睡好,眼下有一圈黑,但精神却又很健硕。
这是机遇,也是风险。
投入不比上次20吨重型模具小,如果失败了,红旗厂近三五年的发展可能都要被重新打回去,从头再来。
在如今势头正猛的时候,温东鸣这个厂长,又一次接受同样的拷问。
作为红旗厂这艘船的船长,每一次风急浪高,对他都是一次考验。
是乘浪而上,还是被浪掀翻。
所幸他还没老到失了胆气,更没有失去党性!
这不仅仅是机遇和风险,更是责任。
谁都求稳、求自保、不去做突破,工业还怎么发展,国家还怎么强大!
他很是能稳住心态,激昂笑道:“要是咱们这项目真能成功立项、推进、落地,咱红旗厂发展成中国第一拖拉机厂指日可待!”
这话出口,更激得他气势滔滔:“咱们红旗厂无论从产量、质量、市场占有率、机械功能都不输给北方!如今口碑、售后、维修也在不断扩大规模,红旗厂子弟扎根各地!!”
等技术再迎头赶上,不,是弯道超车。
“咱们红旗厂,一跃成为行业领军龙头!!争做世界一流!!”
世界一流!
温东鸣率先喊出了更响亮的口号。
***
北方。
两个厂完全不知道小老弟如今斗志昂扬、野心勃勃,想要“谋朝篡位”。
经过了几个月时间,还有一个漫长的冬天。
他们不甘心自家地盘上口碑被红旗厂挣走,自己编写的《**牌拖拉机速查速修百问百答》都已经写完,找到印刷厂印刷,然后投放到市场上了。
最开始,销量是很不错的!
因为名气大啊。
大家听了都想买,但供应却极其的少,都开始流传手抄本了。
这时候,突然出现了一本自家的速查速修手册,还是自己村用的牌子的拖拉机!
还说什么?买!
买的时候有多抢手,有多豪爽,看到之后就有多傻眼。
倒不是说书上说的不对。
但是看不懂啊!
咬着牙看了一会儿,很快就看得头昏脑涨眼发晕了。
技术类书籍就是这样,尤其是外行,眼睛盯着书,哪怕是用手一行行、一字字指着去读,知识也是不进脑子的,就好像流水一样,轻飘飘的就划过去了。
俗称,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在此时此刻,还不能叫俗称,它还就是事实了,因为很多识字不多的拖拉机手,还需要人帮忙念。
念得人有点痛苦。
听得人有点茫然。
知识非常丝滑从左耳朵流入,短暂的流过大脑,又从右耳朵流出,啥痕迹都没留下。
大眼瞪小眼,“耍俺?”
脾气爆一点的,都跑去供销社拍桌子了,货不对板,这是骗子行为!
骗他们农民辛辛苦苦种地攒的血汗钱。
两个厂就傻眼了。
怎么会?
他们都看过了啊,不都挺好的吗?
也是问答形式的,好找问题,也好找维修方法!修的方法也没问题,他们都看了,分明挺好懂的!
嗯,两个厂也都是做过调研的。
老百姓都说,这本书好看好懂,甚至有人说一看就懂,一看就会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