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被光荣授予“技术创新标兵”的称号(第4/5页)
林巧枝点头笑笑:“我这不是准备入党吗?”
她最近确实有点忙。
白天工作都是有点难度的,还接了一个锻炼手艺的模具,做好了上流水线一个月可以多8块钱工资。
8块工资现在对她来说都是其次了,主要她还是想锻炼手艺。
然后下了班就来“图书馆”这边,然后每周有两三晚上有思想政治课。
“游总工跟我提过,关于你想做的这个传动系统……”路锋关切了两句,然后转达了一些他去北京时,从游丛溪那里得到的一些私人经验。
就好像是林巧枝自己曾经分体研制图纸,即使是分享经验,也是不会把自己失败那么多次的过程,怎么从每一次失败中重新思考,得到最后结论全都写进去的。
并不是藏私。
而是那些失败的经验确实不好写,可能连技术本人都不清楚到底是哪一次失败,哪一次修改,最后将结果推向成功,而且每一步都写下来,那就不是经验分享了,那是又臭又长的流水账。
有些失败得到的经验,甚至有点唯心主义,就是突然想那么试一试,也没有任何道理。
私人的这些经验和体会,是技术资料难以全面传达的。
“咱们原来的机械系统怕磨损,精度不够就容易出故障。电子系统则是怕干扰,受到干扰之后也容易让信号出现问题,高温、震动、强磁……”
“这确实都要仔细斟酌。”
除此之外,还有电子传动系统因为速度、扭矩上的优势,而带来的一些需要重新考虑的问题。
林巧枝边记录,边说道:“它一定会更灵活,电子传动系统在扭矩上的优势,可以让整个拖拉机瞬间爆发出更大的动力,我是考虑,在这里不沿用我们传统拖拉机的设计,而是想办法最大程度利用好这个动力。”
同时体积还会更小,相比传动变速箱里的上百个齿轮、轴、轴承,电子传动系统体积更小,重量更轻,体积变小,也是对技术的挑战。
很多东西,林巧枝得考虑,做不做得到。
她做不到,那王工,翁工这批技艺更精湛的高工做不做得到?能不能找到实现办法?
……
林巧枝现在最头痛的一个问题是:“路工,我感觉这台拖拉机造出来,可能成本会有点高。”
“这不是你的问题,是咱们工业产能还跟不上。”路锋摇摇头,又笑说:“要是咱们自己人真买不起,就先往外销,先赚外人的钱,再用外人的钱来补贴咱们自己人,低价卖,不就行了?”
高技术水平的东西,不就是要这样用吗?
总之,能把好东西造出来,就不愁没法用!
当晚,林巧枝又进入了梦乡。
村里吃着席,欢欢喜喜的吹弹唱奏。
林巧枝抓紧时间往梯田那边去。
又一次站定在这台拖拉机面前,看它在狭窄的丘陵地块辗转腾挪,灵活得简直像跳舞,依旧觉得不可思议。
但却不是那么触不可及了。
林巧枝又一次动手,拆开了传动系统最关键的部分。
看着裸露出来的部分。
一琢磨就是半宿,不断的尝试,不断的拆卸、理解每个小部件的作用。
或许是厚积薄发,或许是太多太多小问题被逐一解决,忽然有那么一个瞬间,林巧枝感觉脑子好像“噗”地一下被通了气一样。
似乎一下看清了。
整个系统的所有构造原理,瞬间无比通透清晰。
林巧枝不禁恍然:“原来如此!”
她大清早就兴奋地爬起来,然后跑到车间对部分图纸进行大面积修改。
她得把之前带点照猫画虎影子的部分,改成符合如今时代需求的!
这样的兴奋一直持续了好几天。
直到所有的图纸全部设计完毕。
符合当下生产条件的,符合她们红旗厂设备负载的,能适应丘陵小地块作业的山地小能手!
她兴奋一蹦!
往外一探头,抓住晃悠进车间的王柏强,拉着他的胳膊,把人往会议室里带,语气都有些兴奋:“王工!”
王柏强早饭都没消化,看着这满桌子的图纸就感觉隐隐头疼,但偏偏其他人早就跟不上这份思路,只有他一直参与着,倒是还能帮忙解决一些问题。
从前他只为学生偷懒、不用心而感觉烦恼。恨不得给所有学生装上发条,一转就好好学习。
从来没有想过,居然有一天,会因为学生太勤奋、太上进感觉压力大。
就是那种被问到头上,却答不出来的感觉。
甚至偶尔让他有种师徒关系倒置的感觉,仿佛回到当年,在路工手下学徒,被捉着提问的心悸。
这要是说给曾经的自己听,怕是都要被自己骂一句:“有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