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叛徒布鲁理恩特,一个纯粹的和平……(第2/2页)
护犊子,也是人之常情,像柳美这种吃里扒外的叛徒,还是少数。
这一届的诺奖典礼目前看起来没有上一届的幺蛾子,顺顺利利完成。
只是回去的路上,李稻花他们的队伍气氛有些微妙,年长的同志还好,能沉得住气,稍微年轻点的同志,都不太愿意搭理柳
美。
整个队伍隐隐分成两部分,跟柳美走在一块的人和跟李稻花走在一起的人。
李稻花去年就已经明确表示了自己的态度,你可以不喜欢我的小说,但是你想用一个奖来让我骂国,那就滚一边去。
所以在大家的心里,大家都觉得,李稻花肯定是不会同意柳美的观点的。
只是碍于团结问题,大家都默契的没有讨论这个问题,毕竟,李稻花还有个人尽皆知的特点,那就是说骂人就骂人,不留面子这块,她真上。
这会儿李稻花还消停着呢,大家就别撩拨她了。
不过大家也挺奇怪的,稻花老师这次居然这么平静,平静的都不太像是稻花老师了,还挺不习惯的。
他们不知道的是,李稻花已经骂过了,这时候暗戳戳的骂一顿,等到以后,还可以就给年轻人一次探秘机会。
到时候互联网发达了,再拎出来,让他出个名,彻底钉在耻辱柱上。
外出一起参加颁奖典礼的人员需要顾全大局,为团队团结着想。
国内的报纸们可不需要,而且,颁奖典礼已经结束,这会儿正是采访需要新热点的时候。
不止是国内,国外的很多媒体也想采访李稻花。
流量啊,谁不想要,李稻花去年闹的幺蛾子还历历在目,尤其是一些唱衰李稻花的国家。
李稻花去年刚闹一场,据理力争,逼的诺奖改了颁奖词,可是那又怎么样,今年诺奖换个人,再骂你,你们国家的作者不仅承认,还火上浇油。
看,你李稻花硬骨头有什么用,有的是软骨头配合我们,就问你什么心情。
李稻花在接受采访的时候,统一都是,稍后她回国,会专门写一篇文章,她想说的话都在文章里。
这简直更好了,专门一篇文章,肯定就不是三两句话就打发的,李稻花太擅长打发人,他们自己采访可能都没有李稻花写文章来的真实。
柳美对于李稻花的这些话,无所谓,他是谁,诺奖得主,毫不客气地说,他跟李稻花算是平起平坐。
论资排辈,他年龄比李稻花大,也算是李稻花的长辈,她有什么资格对他指指点点。
再说,就她李稻花会指指点点,他柳美就不会登报回击了?打不了洋人,还打不了你李稻花?
李稻花回到家,非常快,东西都是早就准备好的,她只需要根据这些东西写一篇文章就行。
甚至回来的路上,文章要怎么写,她也已经构思好,就等着写成文字。
所有人都在等着李稻花的稿子,报纸都已经给李稻花留好版面,随时准备发出去。
他们想到了李稻花肯定会看不起柳美,肯定会骂柳美,拿到稿子的时候,还是觉得,自己想的太简单。
李稻花每次都能给他们惊吓,即使有所准备,看到稿子,心里的想法就是,柳美完了,诺奖也救不了他。
或者说,成也诺奖,败也诺奖,之后除非他破釜沉舟,破罐破摔,直接移民,不然只要李稻花还在文坛一天,他柳美就永远是那个对照组。
稿子里,前半部分,李稻花很冷静,很清晰的,摆事实,讲道理,有图有真相。
柳美所谓的悲惨生活根本不存在,他的生活,不止比当地老百姓高出不知道多少个档次,就连同行的知青都比不上他潇洒。
就连现在全国大多数人的生活都不如他十年前的生活水平。
这时候不比后来,这时候的人是真苦过的啊,哪怕是现在过上好日子的时候,曾经那段经历,也让他们知道,什么才是农民的生活,什么才叫苦日子。
他们可以审判过去的苦日子,但是他们不能接受,凭什么别人过的比他们好,还在这叫苦连天。
等到后半部分,李稻花就一直在批判柳美,他去下乡几年,回来就各种抹黑,在她看来,还是改造的轻了,老百姓们对他还是太好,就应该让他过一辈子老百姓的日子。
真不知道他父母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就教育出这么一个卖国求荣的玩意,平时教他的都是些卖国求荣的思想吗?
就这样的人,也配称为作家,在她看来,只配称为叛徒,汉奸,走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