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刨祖坟“哎呀,我……我跟你们城……
“哎呀,我……我跟你们城里人说不清,你先回来,等你回来就知道了。”张青山挂了电话,继续忙自己的事情。
回来的路上,李三柱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不让他住自己家呢?大不了就是多花点时间打扫嘛。
他们这次回来的人不少,打扫也用不了多长时间。
转过几次车,好不容易才到了村口,李三柱扶着自己的腰,感叹,这山里回来一趟真不容易,交通也太不方便了。
李柱子在旁边说:“你忘了,以前这路比现在还差,咱们不也过了几十年,这么快就忘本了?”
李三柱笑笑,回想以前,确实不容易,不容易他们也只能苦中作乐。
要不怎么说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呢。
在北平,他们想去哪里都方便的很,还有地铁,更快,在这是想都别想,大巴车也破破烂烂的,不知道是哪里淘汰下来的旧车。
即使这样,很多人也不舍得花钱坐车,能自己骑自行车就骑自行车。
村子现在也是大变样,要不是周边的环境变化不是太大,他们都不敢认这是他们村。
原本总是灰突突,破破烂烂的村子,现在新起了很多砖房,更神奇的是,这些砖房上居然还有字画。
李三柱看了,字画有的是李稻花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和电影海报,有的是李稻花小说的封面。
这样的字画,给村子更增添了几分特殊,在其他村子都灰头土脸的时候,他们村子打扮的光鲜亮丽,与周围格格不入。
还能看到有人就站在这些字画前让人给他们拍照。
“哎,三爷爷!”
拍照的人转过头,看到李三柱,惊喜地喊出声,跟等着拍照的人打声招呼,告诉他们,明天就能拿到照片,就跑了过来。
等跑到李三柱跟前,他才发现,这人是村里的小伙子,比李稻花小几岁,但是辈分比较低,叫他三爷爷,叫李稻花姑。
小伙子命不好,小学的时候,跟着家里人去地里干活,没留意,左手手指头被割掉三个,从此成了残疾。
初中没考上高中,就只能在家里继续种地,少了三根手指头,种地不利索,找媳妇也不好找。
人也慢慢变得少言寡语,每天除了下地就是在家里干活,也不经常出门。
“大牛啊,你这是……”李大牛脖子上挂着一个照相机,刚给人拍完。
“我在村里给人拍照,三爷爷你们刚回来,咱们村这几年变化可大了。”
“看出来了。”李三柱看着
村子里的陌生人,以前村里可不会有这种陌生人,有也是很少,跟他们一样,穷的抠脚。
现在村里的陌生人,一看就是家庭条件不错的,穿衣打扮就不一样,还舍得花钱拍照。
他年轻的那会儿,结婚都舍不得拍照,李稻花他们结婚的时候,李三柱咬咬牙才决定让小两口拍了结婚照。
说是结婚照,其实就是一张合影,两人就穿着自己最好的衣服,一起在一张红布前面合影,这在村里也是少见的结婚照。
这会儿快要吃中午饭了,也没什么人拍照,李大牛就边走边跟李三柱他们讲,村里都发生了什么事。
“村里变成现在这样,也是稻花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的事,这十里八乡的人,都得来咱们村拜拜文曲星。
有保佑孩子上大学,挣大钱的,也有让保佑平平安安的……
总之,这些人一过来,那不就跟大集一样,这人吃马嚼的,都得在咱们村花钱,张镇长就带着我们,慢慢摸索出来的这些路数。”
刚开始,村里也没人知道啥是诺贝尔文学奖,文学他们知道,诺贝尔是个啥,为啥提到这个,张镇长就激动的浑身发抖,吐沫星子能喷出二里地去。
后来,越来越多的人来村子里,他们也渐渐明白了,总之,这个奖,很厉害,全国,李稻花是第一个获得的,一年,全世界也就评选一两个人。
这就叫厉害,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那比考上清北还祖坟冒青烟。
于是,村里人见到别人的时候,也经常把诺贝尔文学奖挂在嘴上。
村里年轻男女相亲的时候,媒婆必须要提一提,他们李家庄可是出过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村。
啥?你不知道这个奖?那你就太土了,文盲,这都不知道。
走着,前面就是李三柱家,他家并不算偏僻,李三柱看到自己家的时候,第一反应是不相信。
眼睛闭上,再睁开,还是之前看到的样子。
不敢睁开眼,希望是他的幻觉,这是给他干哪来了?这还是他家吗?
他家原本跟无数个普普通通的豫省农村家庭一样,土石木混杂的房子,报纸糊的窗户,报纸还是他顺的张青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