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教你写小说有一说一,这武侠小说……(第2/3页)
“这一桌子饭菜,放在港岛的高档餐厅,那不得上千一桌。”
作陪的工作人员愣住,上千一桌的饭菜,他们想都不敢想。
以目前的工资水平,上千一桌,一个工人几年工资搭进去了。
“真这么多钱啊?”
张鑫炎边吃边说:“那肯定的,那些有钱人,就喜欢吃这种野生的,不过人家喜欢吃新鲜的。”
听到新鲜的,工作人员叹口气,他们这边目前主要售卖的是干货,山民们每年到山上,采集各种各样的山货,晒干,再一层一层收购,最后统一运输到全国各地。
晒干之后的山货重量轻,价格又不高,山民们每年忙活很久,也挣不到多少钱。
“等下,我知道。”
运输这种事情,他们远方物流就可以做啊。
远方物流直接从滇省这边收购当天采摘的新鲜山货,然后全程冷链运输送到港岛。
只是有没有利润可图,还得让公司的人算清楚。
滇省山里不好打电话,李稻花就花一天时间出山去打电话,让欧阳远去考察一下市场情况。
很多山货在滇省根本就卖不上价格,山上都有,自己去挖就行,花钱买,那不就成了傻瓜。
在李稻花他们还没拍摄完的时候,远方物流就开始在滇省收购新鲜山货,当天收,当天发货,全程冷藏车。
越大的物流公司,做起这个,才能越便宜,把路上的运费压缩到极致,剩下的就是挣的。
《青山于松》拍摄到后期,他们经
常能见到上山采山货的村民。
很多不小心入镜的村民,他们在征得同意之后,直接采用镜头,这些山民穿的还都是自己制作的民族服饰,出现在武侠剧里也不会很突兀。
山上有采山货的村民才更合理啊,一个山上空空荡荡的,那得是多深山老林啊,就算是女主隐居的小村子,村民们也都是人。
拍摄的村子是原有的村落,村民们直接转行做群演,都穿上自己压箱底的民族服饰。
小松青一行人抵达这里的时候,显得格格不入,这才有与世隔绝的味道。
就在拍摄中,李稻花一年的禁止时间不知不觉的就过去了。
又有不少头铁的学校想邀请李稻花搞交流会,滇省的大学最积极。
好不容易李稻花来了滇省,当然要给自家孩子找找机会。
就是在这个人员选择方面,要谨慎,像董郁这样的人,千万别找。
“那还怎么交流,都找喜欢她的,吹捧她的,不就成了李稻花的一言堂。”
“你这人?你是不是不喜欢稻花老师?不找董郁这样的人,到你嘴里就成了只找吹捧稻花老师的了?董郁还成正义使者了?
他就是个纯败类,你看其他批评稻花老师的人,稻花老师说什么了吗?批评,也要有理有据,不能胡搅蛮缠吧。”
他们这里本来也比较偏僻,很多消息都有滞后性,这就导致,就没多少批评李稻花的。
再加上李稻花之前写的小说为滇省发声,要有人蹭热度故意贬低李稻花,滇省人民第一个不同意。
交流会开始之前还有个小节目,滇省特有的唱跳。
他们觉得,李稻花既然写了,肯定是熟悉他们唱跳的,那当然要邀请进来喽。
滇省交流会上,大家的讨论重点也是《风雨飘摇中》,这就能看出来,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殊情况,爱好也不一样。
“滇省是有自己特色的,这种特色,写出来,就是吸引人的点,我对滇省的了解也只是在表面,在座的很多同学,从小在滇省长大,肯定也更了解滇省,可以围绕自己的生活去深入发掘。”
后来的很多地方特色电视剧收视率都不错。
这时候有个男生举手:“老师,我之前写过一个我表哥被骗到金三角,最后靠着装傻子才跑出来的故事。
这应该属于您说的特色故事吧?可是这个故事最后被退回来了。”
“你的稿子带了吗?”
“带了带了。”
男生从包里掏出来一个本子,翻开递给李稻花。
文稿不长,只有几千字,一目十行的情况下,很快就能看完。
“故事本身很有特色,但是你写的没有特色,就像个普普通通的传闻,我过年在村口情报处听到的故事都比你写的跌宕起伏。”
真不开玩笑,情报处吊人胃口是有一手的,开头,你知不知道?引起人的好奇心。
接下来说的时候,也不是一口气说完,而是说几句,让你有个反应时间,相当于小说的断章留钩子,注意这个钩子一定要有。
剧情跌宕起伏,一波三折。
这些情报员,那也是身经百战,但凡能力差点,那都在村口组织不起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