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不如烧火以前他不关注这些,也就……

以前他不关注这些,也就不知道,看了《风雨飘摇中》,简直成了李稻花的迷弟。

看到有人抹黑李稻花,只恨自己没什么文艺细胞,不能写稿子支持自己的稻花老师。

今天放假,他起床打扫卫生,工作日每天上下班,根本不想打扫卫生,也就周日稍微打扫一下,能过得去就行。

正尘土飞扬呢,就听到外面有人在打听,好像是打听他呢。

“你好,我想问一下,这里是不是有个叫杨雪的年轻人?”

“哎对,你找他有什么事?”

这时候是冬

天,大家穿的都厚,李稻花出门的时候也穿的严实。

这会儿小帽子,大围巾,再加上这不停地打听,大妈就警觉起来。

“哦,是这样,我给他送点东西,怕给错人。”

“哦。”大妈往门外看看,确实有个小年轻站在卡车旁,身边放着堆东西,也不知道是什么玩意。

“那你进来吧,我们这确实有个叫杨雪的,杨雪!杨雪!有人给你送东西!”

这个时间点,又不是逢年过节的,能给人送东西,那都是稀罕事。

大妈喊完杨雪也没走,就想看看这送的东西是什么。

“谁啊?”杨雪放下手里的扫帚,拍拍身上的灰尘。

李稻花从进四合院,就得小心,穿的不太方便,不小心把人家东西给碰坏那就不好了。

见到人,李稻花把自己的围巾拉下来:“你好,请问你是来自滇省的杨雪同志吗?”

杨雪打量李稻花半天,突然恍然大悟,惊喜地说:“你是!”

“对,我是,我想跟您谈谈方便吗?就在外面,就耽误您一点儿时间。”

李稻花快速打断杨雪的话,顺势把他邀请到外面。

两人来到卡车旁边,杨雪还是激动不已,他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见到稻花老师本人。

据说稻花老师工作非常刻苦,每天夜以继日的工作,就是为了能给大家带来更多的作品。

正因为这样,她没有时间参加交流会,没有自己的私人时间,就连花钱的时间都没有。

钱越挣越多,却没有时间花,为了大家,真的牺牲太大了。

“我看到您写的信,实在是受之有愧,知道您想买小说寄回老家,就准备了几本,如果您不介意的话,我们可以一起去把小说寄到你的老家。”

杨雪看看旁边放在地上,包装好的一捆书,再看看李稻花。

《风雨飘摇中》这个月已经完成连载,说是连载,其实只是分成上下两部分在人民文学上刊登。

单行本还没有正式售卖,李稻花拿的这些,是印刷厂刚印刷好,还没上市的。

“这……这实在是太让您破费了,我替我家长的父老乡亲谢谢您!”

“这有什么破费的,大家都是一家人,都是中国人。”

杨雪大口的喘着气,才能让自己不被这突如其来的惊喜和感动淹没,作为一个大老爷们,不能在自己偶像面前哭吧。

“对,大家都是一家人!”

杨雪之所以想要买书寄回去,还是因为他的家乡太偏僻,按照正常的流程,《风雨飘摇中》在人民文学上发表,传到他们那里,就得三四个月。

单行本那就更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了。

也就是李稻花还算出名,省级新华书店就算时间长,还能收到李稻花的小说。

如果是非著名作家的非著名小说,不够优秀的情况下,偏远地区的新华书店甚至不收录。

倒不是他们看不上这些书什么的,主要是有限的资源要尽可能的分配在优秀的文学上。

新华书店在这个时期,不仅仅是一个卖书的地方,也是开启民智的地方。

偏远地区的新华书店只能尽可能的保证开卷有益。

这还是滇省的省级和市级新华书店,下面的县级更困难,他的老家是在村里,村子里很多人,一辈子也没去过县里,就算去县里,也不敢进新华书店。

作为文盲和半文盲,新华书店在他们的眼中,那是读书人才有资格去的地方,他们是不配进去的。

书本寄出,随着卡车缓缓启动,装载着一捆书的家信跟其他信件一起,向着滇省缓慢前进。

经过不断地换车,换人,最后到最基层的邮递员手中。

邮递员确定好地址,把这捆书绑在自己的自行车后面,试了试,确定不会掉下来,才骑上早就破破烂烂的自行车出发。

他是邮政联通千家万户最后的一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其实他当上邮递员也没几年,刚上岗的时候,给他配的自行车还是新的呢,他爱护的不得了。

可再怎么爱护,没几年,这车也破的不像样子。

崎岖的山路,还有各种各样蜿蜒的小路,尤其是山里还经常会有小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