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特供小说“胡扯!这谁,她这是触……(第3/3页)
还推荐她去学习弯弯的言情小说,说那才是她应该写的。
这种人的言论太过于脑残,以至于正常的主流报刊都不会刊登,但是耐不住有人有关系,不是影响力太大的报纸,刊登了这种人的言论。
李稻花订阅的报纸不算少,可也不算多,只有主流报纸,这种言论自然也就没看到。
这言论,还是从张鑫炎口中得
知的。
张鑫炎作为港岛派过来的交流人员,很多人都想跟他搭上关系,有人是想通过他的关系,在港岛宣传国内,有人是想通过他的关系,到港岛那边某个差事。
这些人里,鱼龙混杂,听说张鑫炎要跟李稻花合作,就想给李稻花上上眼药,把这种偏门言论捅给了张鑫炎。
张鑫炎在港岛,这样的人和事,见过的不要太多,港岛没节操的小报刊也不要太多。
他可能不太了解内陆的报刊运营方式,但他了解人,能在港岛做到导演职位的,哪个不是人精。
他跟李稻花提起来,也是用说笑话的方式说出来的,觉得写这文章的人,大概是脑中空空。
仅凭《天台之上》,那就是内陆绝大多数作者怎么也写不出来,怎么也想象不到的。
写武侠小说的人可以有很多,写《天台之上》的,只有李稻花一个。
他这次来,除了想看看《天台之上》的后续剧情,还想跟李稻花借李丰收,让他在电视剧里扮演一个重要配角。
李稻花记得这个配角,这个配角在前期没出现过,是后期的主要配角,一个斯文败类。
小说里,这个人长相英俊帅气,戴一副金丝眼镜,微分碎发。
李稻花想想过年的时候,在饭桌上,穿着一件灰色大棉袄,像饿死鬼一样啃大骨头的李丰收,就觉得,张鑫炎是不是眼神不太好。
更何况,李丰收一直都是寸头。
“寸头没关系啊,反正他的戏份比较靠后,进组之后,就一直留头发就行,等到到他的戏份,头发也长得差不多啦,先来试试装嘛。”
最后,李稻花忍不住自己的好奇心,跟着去看了李丰收的试妆。
他的头发是寸头,那就先给他戴上假发,质感肯定不如真发,所以才需要他留头发,拍摄的时候尽量用真发。
穿着一件黑色西装,白色衬衣,金丝眼镜,微分碎发走出来的李丰收,让李稻花怀疑剧组是不是换人了。
时尚的完成度在脸,很多人,穿上黑西装,白衬衣,在气场压不住的情况下,很容易变成房产中介。
李稻花本来以为,李丰收也应该是这样的情况。
“不是,我那个傻子弟弟呢?”眼前这一脸精明的人是谁啊?
“姐!你怎么能这么说我呢。”
“闭嘴,别说话。”
李稻花觉得李丰收只适合当个哑巴,他这一口豫省塑料普通话,瞬间影响颜值。
不开玩笑,大部分省份的方言,都能拉低人的颜值,性缩力拉满,瞬间回归土气,变成村里的翠花、狗剩……
看来,眼神有问题的,不是张鑫炎,是他啊,还是当导演的眼睛毒。
“你看,稻花老师,丰收真是为这个角色生的啊,你忍心看丰收刚出场就没下文了吗?”
是的,张鑫炎来拜访李稻花,要剩下的文稿,结果李稻花就写了一点点,说是等他们开机再写也来得及。
李丰收的这个角色,张鑫炎拿到手的时候是刚出场,一看就是狠角色,后续到手的一点点剧情也证明了他的猜想。
无所不用其极。
张鑫炎就想催着李稻花尽快把所有剧情都完成,他也想把整个故事看完。
“好好好,我尽快。”嘴上说着尽快,心里却在盘算别的事情。
八十年代,国内电视电影少,没什么娱乐项目,什么样的电视电影大家都能看的津津有味,哪怕是看过十遍八遍,还是不厌其烦。
这些作品不一定是多优秀,却是大家生活中不可多得的调剂品。
等到八十年代后期和九十年代,尤其是在港岛问题得到明确解决之后,港岛的影视作品开始冲击内陆。
再加上改革开放,人民越来越有钱,家里有电视的人家也越来越多,大家也慢慢的挑剔起来。
商业作品,从这之后,成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关于说她写不了武侠小说的话,其实,她也没放在心上,别看《少林寺》带起了武侠影视热,武侠小说,现在已经走向式微。
她要是真在这时候一头扎进武侠小说里,那才是中了歹人的奸计。
她准备给制片厂供几本专门拍成电视的小说,也能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嘛。
第一部 特供小说都已经想好了,就写狗血爱情故事,接受大狗血的洗礼吧,没错,我就是擅长写言情小说,你来咬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