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港岛来人李三柱对于闺女张嘴就是……(第2/2页)

李稻花点点头,港岛那边这个时期在影视方面正是强势时期,尤其是港岛明星,影响着亚洲影视圈的发展。

之后的日韩明星,在八九十年代的时候,模仿的都是港岛的风格。

“港岛的影视作品大多都是快节奏、轻喜剧,国内的作品,都不太适合,包括我的作品,也就勉强跟快节奏能沾上边。”

“您说的完全正确!”张鑫炎觉得自己这趟真是来对了。

他在大陆这段时间也很苦恼,苦恼的原因就是在文化差异这方面。

好在大陆这边很支持他,包括他把之前准备好的《少林寺》剧本改成轻喜剧,大陆这边也是支持他的。

这让他才有了继续接触李稻花的想法。

国内拍摄的《西游记》后来在港岛播出的时候,收视率并不太好,原因是港岛人觉得《西游记》太严肃。

没错,在我们看来,已经很灵活的《西游记》在港岛看来,是很严肃的。

港岛后来自己又拍了一版《西游记》,加入大量搞笑元素,成为当年的收视冠军。

“我们可以根据您的作品进行改编,让它更适合港岛,就像现在的《少林寺》一样。”

话说到这一步,再纠缠就显得好像她不愿意似的。

“你们中意的是哪一部小说?”

“《华尔街奇遇记》,还有《重回十八岁》和《一方屋檐》。”

李稻花思索片刻:“前两个可以,但是《一方屋檐》我不推荐。”

“为什么?”这次疑问的是李清泉。

《重回十八岁》和《一方屋檐》是他们推荐的,尤其是《一

方屋檐》已经拍摄完成,港岛如果愿意,甚至可以直接拿回去播放,还能节省时间和经费。

“《一方屋檐》主要写的是房子从国家分配转变为商品房,这对港岛人来说,他们不理解这样的时代背景,也就不会理解和认同整个故事的发展。

如果不理解和认同这个故事,又怎么会觉得这部电影好看呢?”

这李清泉倒是没有想到,他对港岛的房地产不太了解。

房地产这方面,港岛是走在大陆前面的,可以说如果当时港岛的房地产电视剧,有人看懂的话,也能挣一波钱。

“港岛的房地产不是这么玩的。”李稻花语重心长地说。

张鑫炎抛开李清泉,专心跟李稻花沟通,其实他也不理解《一方屋檐》这个故事,不是看不懂,而是不理解里面要传达的思想。

《一方屋檐》要传达的思想是买房要趁早,但是港岛的趁早早就过去了。

他看《一方屋檐》只觉得,为什么要改,分房子多好,他这样的导演,在早年间还没成名的时候,住的房子也是老破小。

港岛里,住在老破小房子里的人不在少数,那种地方还是各种罪恶的滋生地。

港岛的房价让很多普通人工作一辈子,也买不到能让一家正常居住的房子。

“如果你们信任我的话,或许我可以给你们写一部特供给港岛的房地产小说,方便你们改编电视剧。”

“这……”张鑫炎又有些犹豫了,想想刚才跟李稻花的话,又点点头,

“行,反正我现在还要拍摄《少林寺》,还要在这里呆上一段时间,您就放心大胆的写,我相信您。”

一行人又分享了不少关于港岛房地产的知识,最后在北平饭店里吃过饭,大家才正式散伙。

这时候已经很晚了,李清泉送港岛的人回到住所,又返回来,跟李稻花交代了很多注意事项。

“港岛迟早是要回来的,这段时间我们要做的就是□□。”

“我知道,我知道。”没人比她更清楚港岛什么时候回来。

送走李清泉,李稻花躺在床上也没有立刻睡觉,现在脑子十分清醒,全都是怎么写好这部港岛特供小说。

国内后来的房地产跟港岛比起来,还是小巫见大巫,但是玩法其实是相通的。

《天台之上》是李稻花给这部小说准备的名字。

同时,在一开始,李稻花就已经决定这部小说是轻喜剧悲剧。

整部小说按照轻喜剧的写法来写,穿插搞笑片段,但是这些搞笑片段也无法掩盖最后的结局是悲剧。

买房人最后买不到房,炒房的人亏的上天台,只有房地产开发商最后获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