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第3/3页)
其他几人也来附议,陛下望了眼不出声的平王,似十分疲累道:“朕都知道了,你们先退下吧,容朕想想。”
待到众人散尽,大殿中只有严诚明还默坐着,李琞沉不住气道:“你倒是吭一声啊?你往这一坐,跟座佛一样,怎么,还叫朕拜你才言声?”
“臣不敢!”
严诚明终于起身,挪到了陛下跟前。
李琞已有四年没见过他,这位幼时曾与他光屁股玩在一处,后又扶他登基的兄弟加权臣,是唯一一位他可不设防的股肱。
他细细打量,大约是西北的风沙太硬,他每回见他,都觉这位守国门的将帅又冷厉几分。
其模样倒是依旧被岁月偏爱,古铜色的面皮,剑眉如墨,眸色深似九渊寒潭,眼尾和脸上虽又多了些细碎褶子,恰似风霜淬玉,将那锋芒包了浆,更显得沉稳厚重。鬓如刀裁,少有杂色,短髯,明明噙着三分笑,却让人想起雪夜胡狼,优雅又致命。他往那一站,宽肩窄腰,仍是年轻时的挺拔身姿,又因披了轻甲而愈发显得魁梧伟岸。
李琞看着看着竟笑了:“怎么这西北的风沙,比朕后宫的珍珠粉还养人?你与朕差不多的年岁,白头发都比朕少!”
“陛下说笑了,臣在西北悟出个道理,胡杨千年不朽,是因守着昆仑龙脉,臣纵是老得慢点,也全赖守着陛下龙气!”
“马屁!”李琞呵呵地笑,“朕算是知道彧儿的不着调是随了谁!”
严诚明一本正经:“天家麟儿,其风华自然是随陛下!”
连一旁高盛都在憋笑,憋得拂尘直抖。
李琞踱了两步坐回去,招呼严诚明坐近些,正色道:“台州这事,你怎么看?”
严诚明略沉思道:“褚大人和周太尉所言都有道理,不过臣以为还不够。”
“说说看。”
“论威慑和防范,调禹州水师南下,在梅溯控制的海域外围布防,军演但不越界,阻起北上,并随时做好轰其回窝的准备。同时调兵布防衢州,卡住南境陆路咽喉,要快,以防南境陆路增兵。”
“其次可以分化和谈判,梅安既打着剿灭巫国的名义肃清了海匪,朝廷还是要承认其剿匪有功,陛下可明发嘉奖诏书,既昭示其臣属之地位,也能剥夺他开战的借口!”
“谈判还是要谈的,可派礼官携密旨赴台州,要求梅溯入京为质,可给予南境一定的经济补偿,诸如开放台州互市,或许其一定的盐铁经营权利。自然,成与不成还要谈了才知。”
严诚眉目深邃,虚睨着袅袅的瑞金香炉,缓缓道:“还有……南粤刚刚覆灭,总有些遗老遗少,不愿归附的,派人联络离间,包括十六族内,大约也会有分利不均心生不满的贵族,即便是浑搅一番,也够梅安喝一瓯黄汤的!”
李琞至此才露出些许安慰之色。
“还有台州牧王藩之死,不可草草揭过,要查,还要大张旗鼓地查!姿态做足了,但要将王藩勾结海盗的证据做实,包括昔年梅敇之死,可以重审,王藩及其心腹罪有应得,活着的处决几个,如此朝廷和梅安都有台阶下。”
“如此短期内当可无虞,然眼光放远,还是要看双方新势力和继承人。南境有无可扶持利用的旁支,还需下一番功夫,而我大齐的国本……”
严诚明目光炯炯,“陛下圣鉴万里,想必对社稷传承之事,早有庙算了吧?”
说到这里,李琞捏着杯盏的手一顿,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