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2章 隋唐风云(18)三更(第2/3页)

此谣言比桐桐回洛阳来的太快!

四爷站在宫阙之外,折子传来正是正月十五。赏灯时节,唐国公府的冰灯斑斓绚丽,颇得杨广和萧皇后喜欢。

宫里赏了再赏,还额外恩赏四爷一个散骑常侍的从三品官员做。

这个官职品阶高,但其实就是:在宫内规劝皇帝的过失,做皇帝的备用顾问;在皇宫外,就是可以骑马跟随皇帝的人。

在隋炀帝身边做这种官,规劝什么?他又要问什么?这些职能不存在。不过是需要的时候,可以跟在他身边的一个虚职的官身而已。

才说要谢恩来的,结果宫里传来消息:免了!龙颜大怒,暴怒难自抑!

那四爷就回来了,桐桐应该也快回来了。可以说是,她选了一个十分巧妙的时节,查也无从查,查不出来怕吃挂落,都无人敢说这是人为。什么爆炸后的痕迹?有痕迹找不到人,那就是失职。

多做多错,不做不错,糊涂一点能保命!

于是,明显的人为,而今是众口铄金,非说是天出异象,实乃帝王的过失!

以隋炀帝的性格,岂有不怒之理?

四爷回去就写密信,将洛阳城中所见所闻,悉数禀报。

放下笔,他也沉吟:桐桐干的不多,可她这边翅膀以煽动,很多东西已经变了。

比如,云定兴死了,那么谁去雁门关解救杨广,李世民奔赴雁门光又在谁的麾下因救驾立下功劳?

这对李世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经历,桐桐彻底的改变了这个历史轨迹。

更有此次,阴差阳错造了一出‘上天示警,帝王不仁,天怒人怨’的戏码,这会加剧天下的变动,有些人有些事可能会被更迅速的催化。

时局会怎么走,已然跟历史上有了出入了。

朝中一时哗然,有人说,不可再南下巡幸江都,此劳民伤财……

话未曾说完,隋炀帝便下旨,以大不敬之罪,拉下去砍了。

饶是如此,依旧有人站出来高喊:“陛下……不可征伐过度,不可滥用民力……”

这位亦未能幸免,被赐死。

喧哗之声戛然,再不敢贸然非议朝政。

桐桐回来的时候,都城诡异的安静。

四爷接了她,两人以拜佛为名,私下说说话。

是的!隋炀帝要三征高句丽!

两人慢慢的走着,四爷说起了大隋时高句丽的事:“杨坚当年让他的第五子率军三十万征伐过,未能成功。”

记得!杨坚因师出无功,国威受挫,因而绝不妥协,一定要对高句丽用兵。

而隋炀帝继位之后,再这事上也不肯妥协,坚决要扬威异域。这才有了一而再再而三的对高句丽用兵。

四爷走的极慢,“高句丽是到了大唐的时候,花费两代人的力气……”

是的!这个时期的高句丽并不是那么容易征伐的。

“它跟突厥不同,突厥乃是游牧民族,但是这时的高句丽是半农耕,国力强盛,政权稳固。”

桐桐点头,“对于咱们而言,这打的是一场需得奔袭千里的征服战!”

四爷:“……”这怎么又‘咱们’了,我发现你这个立场真的变的极其快!他就说:“不是不能打!”

对!打是应该的。

“但像是杨广这么不顾一切的用兵,其结果就是注定的。”

桐桐马上接了话:“谁也不能阻止杨广继续对高句丽用兵,对吧?”

对!

“除非先干掉杨广。”

四爷:“……”这怎么说呢?“这就像是放在棋盘上,在下棋!杨广三征高句丽,结果是失败了。但是,这是不是也有效的消耗了高句丽的实力。”

是的!

“如果在他征伐高句丽之前,干掉了他。必是,中原打乱,逐鹿天下,高句丽会不会像是突厥一样,反向挥刀,直指中原?”

桐桐:“……”回吧!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四爷就摊手,就是这样的!这就叫做牵一发而动全身。他问说:“你能保证任何一拨势力心都是正的,不会勾结高句丽?”

不能!

四爷看她:“所以,这盘棋被你扒拉乱了,下一步怎么走?”

桐桐挠头:“既然要征高句丽……”

嗯!

“那就征!这事本身没错,改变不了大战,那总能改变战争的结果,对吧?”

四爷心说:就知道你会这么想,你打从一开始就想这么干吧。

桐桐问他:“不行吗?”

也不是不行,只是不能轻敌:“第一次征伐,宇文述和于仲文领兵,九军共计三十余万人,结果呢?活着回来的不足三千。”

这个仗你怎么打,心里得有数。

桐桐对宇文述嗤之以鼻:“宇文述……此次江都之行,宇文述就该死了。”他休想活着回到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