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对不起我声音大了(第3/4页)

也是世界三大忏悔录之一。

托尔斯泰描写自己“我曾是个坏人”,注意用词“曾”,证明托尔斯泰想改好,并且在行动。

让阿列克谢震撼的就是这点,前面的家庭以及宗教种种原因只是外在因素,这个中国作家,居然在《光在黑暗中发亮》写出来更深层的原因,没有只停留在表面。

“即便是俄罗斯作家,写托尔斯泰也不敢提及这些更深层的黑暗吧。”阿列克谢本来眼部轮廓就深邃,瞪大眼睛之后,更是感觉眼珠子就要掉出来了。

“这是真正的托尔斯泰,不是读者幻想中的大文豪。”阿尔克谢这样说。

即大文豪托尔斯泰身上的“古板封建(对女性态度)”都描写了出来,黑与白,都不避讳。

白的是托尔斯泰又极致的敏锐!察觉到社会,以及自己的顽疾。

有一种”对社会敏锐”和“国家的洞悉”是超前的,但身体的肉欲和古板的思维却停留在了原地。

和阿列克谢和一众俄罗斯人的假期后遗症差不多,很难受。而清楚知道自己多猥琐和卑鄙的托尔斯泰更是百倍难受。

“难怪是逃向上帝,确实是要逃。”

阿列克谢旁若无人地阅读,以及表情几番变化,让食堂的不少同事看向他,不过碍于他是白帽子的老大,都没轻举妄动。

“好具有冲击感的台词,让我立刻想看到这一句话被演员说出口。”阿列克谢口中所指的是很多台词,但也不能尽数摘抄。

所以就贴上一句:

[托尔斯泰:不,不,不用了……太久了,太久了,我一直都比其他人过得舒服。现在越糟糕,对我来说就越好!农民死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呢?……他们不是也安息了吗……]

托尔斯泰是反抗以及抵触农奴制的,即便他自己是既得利益者,也经常在中描写农民英雄,结合这个背景,再来看看这句台词,是不是更加托尔斯泰?!

稀里哗啦,因为阿列克谢的动作过大,同时离开桌面没注意碗碟,故此引起一阵响动。

饭不吃了,他去什么地方呢?

返回办公室,给赵主任再次发去一封邮件:[前面的感谢信是我作为驻华大使的感谢信。现在我作为个人,一位托尔斯泰忠实的读者,十分感谢顾陆先生能够续写这样一部作品。]

之前说话太大声,没关系,他也能圆回来。

[非常希望在国庆日时,能够邀请顾陆先生去莫斯科感受我们国家的热情。]

阿列克谢发出了邀请。

如果说,续作的工作描写是他改观的核心动机,那么让他如此尊敬对方的原因也是续作中一个神一般的设定。

《光在黑暗中发亮》的主角是萨雷采夫,也是托尔斯泰自身投影的角色。

但这个续做全用了托尔斯泰的名字,也就是顾陆跨过了投影,直接用了托尔斯泰。

展现了什么呢?这不是在蹭热度什么的,或者想要续写托尔斯泰成名。就是一个作家对另一作家的惋惜,希望托尔斯泰在自传剧作中,能有一个好的结局,能够在死前放下一切,单独的和上帝待在一起。

正是看到了作家与作家之间的惋惜,才让阿列克谢如此的尊重。同样这也是田教授这个非托尔斯泰粉,没意识到的一点。

毫无疑问,这是一篇能够让全球的托尔斯泰读者,都热泪盈眶的续作。

而托尔斯泰是俄罗斯著名的大文豪,所以这篇贺文无比合适。阿列克谢还打电话给俄罗斯文学俱乐部的会长安德烈。

可以直接对比是作协主席。

安德烈也是托尔斯泰的忠实读者,阿列克谢要为这篇文做点事,来弥补自己之前心中对顾陆先生的不尊敬。

而顾陆先生本人是拿着手机戳字中。

时间流淌,不知不觉就来到除夕夜。

以前都是别人祝福他,今年开始顾陆要主动出击,和进来有联系的发送祝福。

[顾陆:新年快乐,新年快乐。

我一生如履薄冰:祝愿顾哥新年快乐,明年发发发,月入百万。]

好家伙,薄冰哥窦科这是祝福吗?好歹毒啊!

顾陆默默看了看,国外小王子文化公司的版权收益是2456万英镑。

自己没那么落魄,顾陆就不说什么了。

实话实说,因为咕噜大王两家公司都没上市,光从作家富豪榜上,压根看不出顾陆每年的收益。

此外,因为顾陆主动的联系,窦科才觉得不会打扰到对方,分享起事情的后续。

[我一生如履薄冰:我感觉我原谅了我爸,包括他为什么借钱给外甥,不借给我,可能也是知道我不是做生意那块材料吧。仔细想想,我什么经验也没有,一下子就投十万块,确实有些傻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