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热度走高!(第3/3页)

没一会儿,房间内又响起了噼里啪啦的敲击声。

顾陆不知道,本来将会遭受外国主编的催稿,只不过被姚小驹阻拦了……

肖申克的救赎在洛杉矶时报刊登的第三天,#i want to be laotze#登上了热搜。

某一句话的流行,会非常巧合,当前这话在推特上存在感挺强的。

“laotze的思想主张似乎是顺应自然,任何人都不应该干涉自然和国家的运转。是不是类似萨克斯休克疗法?”

“听说laotze最厉害的理论是越弱小的却越是强大,任何事都有两面性,需要辩论来看待。”

“这个有点像黑格尔的辨证思维吧?laotze是十八世纪的人吗?”

等等。

有一部分读者,读完,讨论的关注点跑偏了。就怎么说呢,犯贱的角色,挺吸引读者,特别在监狱这种高压环境中。

甚至好网友还先要进一步的了解……

中国驻美大使馆的推特官方账号是“chinese embassy in us”。

上一条发的推文是:全球#熊猫伙伴(#gpp) 2019今天在#成都拉开帷幕!会前,“全球熊猫伙伴”探索了成都高新区……

毕竟中国有熊猫外交这一说,每年都会找来二十多个国家合作,养育大熊猫。身为外交战略之一,大使馆肯定会转发。

当下收到许多私信以及很多艾特消息的驻美大使馆也充满困惑。

为什么突然间互联网就对老子这么感兴趣?要知道,美国有数十所孔子学院,大把资金,可confucius(孔子)从未在推特上被如此多网友讨论。

具体情况非常好查询,原因就是来自中国作家顾陆的一个短篇。

真相——也太像营销号的新闻了吧!

经过再三确认,甚至将过程都摸得一清二楚,工作人员们才愿意相信。

“难不成真的是老子的名字方便成为热梗吗?”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在了解到事情来龙去脉之后,忍不住嘀咕。

老子,或许是名字占便宜,但更深层的原因是吸引力,让更多美国人愿意“停留”,乃至于费更多时间去了解。

就像给账户发私信询问具体生平的美国网友。

李大使张口,刚想说点什么,秘书就查询到了一些资料。

“顾陆专家是我们国家核心智库的专家。”秘书说。

即便是国家的专家,出手也太强横。

“顾陆老师一个人的传播强度,顶一个部门。”李大使感慨,“舞台已经搭建了,我们必须要跟上。”

吩咐下一些事,首先发消息,给美国好奇的网友们介绍一番老子。同时立刻准备开展线下关于介绍老子著作的活动。

最后,李大师说:“以我们使馆的名义,给大外交智库发送一份感谢信,感谢智库专家为海外文化宣传做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