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辞官(第2/3页)

太后闪过一丝心虚,但想到自己也是一腔好意,顿时理直气壮起来:“难道不是吗?”

“不说顾清衍,光是寿亲王就值得提防,人人都知道他虽然姓裴,实则是文帝的嫡次子,名正言顺的继承人。”

甚至还说道:“他好好当着寿国公倒也罢了,如今偏偏成了君王,你父皇临死之前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居然将兵权交给了他。”

“裴玄既是文帝嫡系,又手握兵权,此人不得不防。”

太后说着说着,自己都觉得心惊肉跳。

小皇帝冷声道:“母后!”

“寿亲王一心为国,乃是忠贞之臣,此话切勿再提。”

太后脸色微变,连声解释:“皇帝,哀家也是为你担心,哪一天他若是造反如何是好?”

小皇帝额头越发疼了。

早知如此,他就不该将太后接回来,徒生烦恼。

小皇帝心底忍不住闪过这念头,但看到太后衰老不少的模样,又狠不下这份心。

于是便将罪名扔到了柳家头上,认定是他们挑拨离间才让太后如此。

太后并不知道自己一番话,倒是让小皇帝对柳家愈发不喜,断了前程。

她见小皇帝沉默下来,还以为自己说的话起了效果,又说道:“防人之心不可无,皇帝不如慢慢将兵权要回来,您才是一言九鼎的皇帝。”

方才的话,小皇帝是不放在心上的。

他毕竟是顾清衍一手教导长大,对裴顾两人感情深厚,并不会因为三言两语就心生猜忌。

可听到兵权,皇帝不禁也心动起来。

但也只是心动了一瞬间,如今他刚刚亲政,尚未能得心应手,这时候并不是夺回兵权的好时机。

母子俩这顿饭最后还是不欢而散。

皇帝一走,太后就扶着脑袋说晕,一群宫女围着她团团转。

“哀家算是看明白了,如今皇帝也跟我生分了,都怪先帝当年一句话让哀家去了行宫,否则怎么会跟皇帝生分。”

说完这话,又开始别扭:“如今哀家说的话,他是一句话都听不进去。”

甚至拉着宫女说:“大哥说的对,裴玄狼子野心,顾清衍权倾朝野,他们夫妻万一有反心,后果不堪设想,哀家得想想办法。”

顾清衍若是知道宫里头太后的担心,恐怕会宛然失笑。

太后实在是想太多了,说句不好听的,裴玄要反,当年先帝刚死,新帝年幼,那时候才是最佳时机。

何必等到小皇帝长大成人,如今娶妻生子开始亲政,慢慢坐稳了皇位。

这时候再反,付出的代价就大了。

可惜人人都能看清楚的道理,太后却看不清。

柳家在太后的示意下上蹿下跳,每日盯着裴顾两人,恨不得拿着放大镜从他们身上找毛病。

长此以往,顾清衍心底也觉得厌烦。

小皇帝亲政一年后,裴玄便将虎符交出。

一开始,小皇帝执意不肯接受,裴玄却一而再再而三坚持,小皇帝到底是收下。

虎符交接后一个月,朝中对裴玄的弹劾愈发多,除了那三位辅政大臣之外,亦有柳家人踪影。

皇帝一味站在裴玄这头,但这样的情况还是愈演愈烈,甚至蔓延到顾清衍身上,连那三位辅政大臣也没有例外。

顾清衍与裴玄私底下商量,觉得已经到了最佳时期。

第二天早晨,又是一顿唇枪舌战,但这一日的顾清衍分外沉默。

小皇帝扫过群臣,见顾清衍一副眼观鼻鼻观心的架势,心底不知为何咯噔一声,总觉得有事情脱离了计划。

他不禁开口:“顾太师,方才争论你可有话要说?”

众人目光都落到顾清衍身上。

顾清衍点了点头,拱手出列。

“微臣近日来深觉年老体衰,精力不济,常有头痛体乏之症,故而萌生告老休养之念,还请陛下允准。”

告老还乡?

顾清衍一句话,成功让满朝文武都愣住了。

再看顾清衍不过三十,乍一看如同二十出头年轻,正是年轻力壮的好时候。

听闻去年顾太师出门,还曾在街头被女子扔了簪花,弄得寿亲王很是吃醋,将京城的簪花采购一空,堆满了整个寿亲王府。

看着顾清衍脸色红润,皮肤白皙,比同龄人都年轻姣好的样貌,众臣都沉默了。

您这也说告老还乡,让五十出头满头白发的老大人们怎么办?

小皇帝也不敢置信,下意识觉得顾清衍是以退为进,轻咳一声:“太师正值壮年,怎么能说年老体衰,若是有哪里不舒服,朕让太医院尽心治疗,过几日就能好起来。”

顾清衍却执意道:“实在是在朝多年,心力交瘁,想好好休息。”

“还请陛下看在微臣这些年来兢兢业业的份上,应允微臣的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