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第2/3页)
但谁能想到呢,人家也就是第一年让农户尝尝甜头,农民们种植的时候,他已经在做新的工作了,他收集了三十余个国家对于农产品进口的标准,然后做出了表格,在北河省的蔬菜种植户中,推广了统一标准。
这套标准里,包括了各国对于农残,微生物,还有重金属等具体要求,和种植办法。要求想要出口的蔬菜种植户按着要求进行种植。
这在当年引起了不少人的反对,主要是因为夏国的农产品出口,向来跟内销拉不开价格,也就是说,出口没什么好处。再说,大家卖冬季菜也不少挣,所以感觉没必要。
当年只有少数几个县市落实了这个标准。
哪里想到的是,顾承耕并不是按着过去的办法,卖给各收购部门,走原本的出口道路。他是直接找到了买家,譬如西班牙需要青椒,韩国需要大蒜和白菜,美国需要蘑菇,日本需要大葱。
因为是按着人家国家的标准定制的产品,找准了人家的需求进行售卖,可以这么说,价格要高很多,而且都卖出去了。
第一年下来,跟着干的几个县直接致富。
自此,北河的农产品出口就开始走上了正轨,不过四年时间,已经在全国崭露头角。
而华美的菌种公司,本身就是全国最先规模化养殖蘑菇的,顾承耕跟他们谈了后,菌种公司陆续在北河投资了罐头蘑菇厂,冷冻蘑菇厂,蘑菇制品厂,自然也跟着扩大了销售量。
周渔就说:“我来之前绕到那边看过了,都没事,放心吧。”
林巧慧就说,“那我不去了,我看你给我拿来的书里,都说当老板要抓大放小,别你一趟,我一趟,跟不信任人家似得,万一闹出了张金鹏的事儿,多郁闷。”
林巧慧说的是原先小王庄的村长张金鹏,想要偷他们的菌种,让周渔给收拾了,后来他带着亲戚们干,把小王庄给撇下了。
他们倒是干的不小,倒腾服装赚了钱,还成立了贸易公司,结果张金鹏这人谁都不放心,事事都管着,亲戚们都觉得他计较,干脆舍了他另起炉灶,两边自然斗了起来。
周渔上次听说他还是三四年前,公司败了,又对不住小王庄的村民不能回老家,带着家人去南方打工了,已经没了音信。
周渔就说:“他们那家人心思都不正,一个怕亲戚占公司便宜,亲戚们生怕少占了便宜,分赃不均才翻脸的,也不全是管得严的事儿。咱们不一样,你不用担心,想看就看,等脚好了吧。”
伤筋动骨一百天,周渔肯定陪不了一百天,好在十天后,跟着导师的周朵终于放暑假了,回来接替了周渔的工作,继续盯着林巧慧,不准她逞能。
——周朵去年大学毕业就考上了研究生,那个原先说要给周渔当会计管钱的小朋友,研究经济学去了。
周朵就比周渔时间多多了,相当于随身陪护,周渔彻底放了心,就回了京市。
这会儿,商业计划书已经传真过去了,隔了几天,安德森那边才打回了电话:“周总,你发给我的并不是一份你们自己的商业计划书?”
周渔就说:“是的,我给出的是迈克尔体育用品品牌的商业计划书。”
“我们认为,迈克尔先生在篮球行业会有巨大的成就,他的影响力足可以让他成立自己的体育用品公司,将它做大做强。”
“而我们只是一家日化公司,我们目前没有操作过体育用品品牌的设计和推广,我思来想去,认为我们最好的合作方式,并不是我将日化线拿出来,做成一个日化品牌,而是,我们负责迈克尔体育用品公司的日化线。”
“这样的话,随着迈克尔先生发展的更好,有了合适的合作对象,他的品牌内涵可以逐渐加大,而不是混乱的。”
这其实是周渔更多的为迈克尔考虑,她并没有将所有利益划归到华美日化的名下,但周渔觉得,这样做时间长了随着迈克尔对商业了解的更加深入,有了做体育用品品牌的想法后,就会对这层束缚产生疑问。
与其经营多年日后有矛盾,不如一开始就划分明,这样反而更利于长久合作。
没想到安德森笑着说:“周总,你让我和迈克尔都没想到。一方面是迈克尔没想到你会这么的诚实,你如果不说,我们其实想不到。”
这个周渔同意,这会儿体育明星的商业价值并没有最大化,他们大多是做代言挣广告费,几乎没有人会想到,我有这样的名气,我可以开一个体育用品公司。
周渔没吭声,显然安德森还没说完,“另一方面是,我们没有想到,你为迈克尔规划的这么好。他很感谢你。”
周渔就笑了:“很荣幸。看样子我们的合作可以往下推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