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第4/4页)
82年秋交会结束后,周渔来了商务部为商情组人员传递经验,也见了常云部长不少次,但都没来他的办公室,这是她第一次过来。
没想到地方是真不小,到处都是书,常部长也没在桌子后面坐着,而是正在拿着茶壶泡茶,瞧见她进来了就说:“坐沙发,我泡点茶,你慢慢给我说。”
方媛一瞧这阵仗,直接接过了茶壶:“我来吧。”
然后周渔就坐在了单人沙发上,和常部长面对面,开始了她的讲述:“其实我只是防患于未然,想把一些不安全的因素提前解决掉,但没想到,恰好碰到了BJ日化对我们动手。”
周渔在请求帮助的时候,那会儿还不知道《昨日美国》背后的企业是哪家呢,周渔说的是——肯定是一家大日化公司。
但现在,她已经确定了,这句话说出来,便让常云部长皱起了眉头。不过他没有打断的架势,周渔就接着往下讲,从怎么去说服USI跟自己合作,到从对华美日化的指责变成了电视和新闻两个媒体的针锋相对,再到自己联合律师用提前录下了证据,再到媒体之争尘埃落定后的痛打落水狗。
这一整套下来,事儿是怎么发生的,周渔是怎么应对的,是怎样利用情势顺水推舟的,又是怎样赌上上百万美元闯入洗发水和沐浴露市场的,说的是一清二楚。
等着讲完,已经过去了一个多小时。
常云部长一边听一边问,还一边做笔记,等着他最后一个字落下,周渔就以为这次的汇报应该结束了,哪里想到,常云部长是这么说的:“周渔啊,你这次调用空运运输产品,不少人都知道了。”
“他们都很好奇,你这是要干什么?我听了你的汇报,无论是对舆论的运用,还是对机会的把握,这正是我们夏国的企业领导们所欠缺的,我认为,我们的厂长们,我们管经济的官员,还有学经济的学生们,都该听一听。”
“你愿不愿意?”
这是扩大华美日化在国内的影响力,更何况,周渔一向都致力于告诉夏国的厂长们,我们要警惕外资,要自我强大,这是多好的机会。
周渔立时就点了头:“当然愿意。”不过,她顺便问了问,“学生是哪些学校的?”
“在京市,自然是人大清大和京大这些学校的学生。”
周渔就笑了:“都是好学校啊。常部长,能不能把科大的,化工大学的学生也加入其中?”
常云部长对周渔显然很了解,一听这个就知道她有想法,“你这是想招聘?”
“招聘当然好,但我还想合作。我们这两年招聘了不少学生,也和不少高校研究所联合,不过,发展太快了,人才是真欠缺。合作的学校研究所大部分都是南河本地的,科研能力有限,很多项目目前都在搁置中。”
“夏科院、科大还有化工大学都是一等一的好学校,如果可以合作,我们这边就能推进的更快了。”
常云部长都笑了:“我听说你天天挖国家墙角,每次都高薪招聘,让不少单位对你很恼火,可见所言不虚啊,我这里你都敢这么说?”
周渔其实是有把握的,如果常云部长那么介意国企和私企的区别,怎么可能让她给大家做这方面的汇报呢,显然,常云部长更愿意让所有人接触到资本社会的真相,更快地成长起来。
夏国毕竟有一天,是要跟国际接轨的。如果科研不出校门,技术如何更新换代?市场如何填补空白?
果不其然,常云部长的回复是:“你汇报,校长院长们都在,能不能谈下,看你自己。我可是不会帮忙的。”
这周渔就有把握了,她可采购了不少好东西,目前都飘在海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