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一个大型的公司进入一个新的市场, 必然需要对市场进行调研,就跟梅树村要开门市部,需要拓展组先行考察一样。

所以BJ也是派出了一个市场调研团队, 来进行这件事情。

他们从今年的八月来到夏国, 通过招聘的方式扩大了队伍的规模,然后开始了严格而缜密的调查, 可以这么说,如今他们对夏国的日化行业了如指掌,所有的资料汇聚成了一本厚厚的报告。

而“始作俑者”四个字就是出于这份报告。

看报告的人,就是这个团队的负责人约翰·戴维斯, 这份报告即将交到总公司, 他正在进行最后的审核。

即便已经看过几遍了, 看到这几个字的时候,他的眉头也皱了起来。

夏国市场跟他来之前想的完全不一样。

毕竟夏国的日化品是出了名的落后, 这样一个国家,怎么可能有什么竞争对手呢?他认为自己的工作应该着重调查夏国人对日化品的观念,使用习惯等等问题上。

他是直接落地京市的, 被安排住进了王府大街的涉外宾馆, 接待他的人说:“这里是京市最繁华的街道,有空可以逛逛。”

他是抱着挑剔的眼光随意走了走, 先是逛了王府百货,里面的情况让他吃惊不已, 已经是1984年了, 这里居然还是用着老旧的柜台, 所有顾客都不能第一时间接触到商品,需要售货员帮助,才能拿到商品。

这种方式让他对夏国的销售颇为失望——开放性货架的意义就在于节省人力, 提升购物体验,促进销售。最后一点是关键,只有亲手摸到了,很多消费者才有兴趣去购买,连摸都摸不到,可想而知,消费欲望会被怎样的压抑!

可以这么说,他是皱着眉头出的百货大楼。

因为倒时差的问题,当天他并没有接着逛下去,他以为,销售模式不可能是单一出现的,在夏国首都最繁华大街上的巨大商场,依旧是这种销售方式,那么其他地方肯定也是一样。

回去他在自己的工作日记中写道:“夏国比我想象的要更落后,我们在售出货品之前,似乎更应该教给他们如何销售。当然,这对我们没有坏处,这个全新未开发的市场,是我们的了。”

然后第二天,站在梅树村商场,他发现,他的囊中之物被别人拿走了。

如果说王府百货保留着夏国惯有的销售方式,那么梅树村则有美国百货零售的氛围。

他站在梅树村的电视墙边上,看着里面一个个区域络绎不绝只有选购的人们,他不得不说,虽然夏国还没掌握RFID技术和电子传感器,导致他们没有收银台和防偷设备,但他们已经用笨办法解决了。

甚至,这里面的装修都非常棒,如果不是里面的商品都写着汉字,他还以为在美国逛超市呢。

这让他大吃一惊,为什么在货柜是主流的夏国销售方式中,出现梅树村这样一个另类?这是怎么出来的?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当然,既然来了梅树村,他一定会去日化区域看一看的,在他来之前,他向来过夏国的部分人了解过,他心中的夏国日化产品,种类少,功能单一,包装老旧,没有任何宣传。

但站在日化区域,他简直不敢相信,整个日化区域,跟他见到的美国商超没什么区别,这里不但是敞开式货架,陈列也非常在行,还因为夏季,主打凉爽,所以入眼的位置,摆放的都是各种清凉劲爽类别的香皂。

他粗略的看了一下,香皂品牌超过了三十个,最重要的是,每个品牌又各有七八种类别,什么美容皂,什么香水皂,什么洗衣皂,杀菌皂,这里应有尽有,似乎根本不需要他们的到来!

而他之前非常在意的合资品牌颜美也存在,不过跟这堆品牌放在一起,除了他们是液体类洗涤用品,看不出任何差距。

这是夏国的品牌?他直接伸手去拿开一个个盒子看了看,后面都是汉语,他连忙问自己的翻译:“它们都是哪个公司生产的?”

翻译根本没看直接说:“您手里这个是凝脂皂,是佳人牌的,华美日化的。”他又拿了旁边一个,这两种香皂放在了陈列的最中央,也有自己的堆头,一看就是销量好。

结果翻译说:“这是芙洛拉香水皂,也是华美日化的。”

大抵是怕他一个个问,翻译简直如数家珍:“旁边这个是海市日化的珍珠银耳皂,再旁边那个是京市日化的洁玉皂。”

翻译是个挺年轻的男生,并不是日化行当的,戴维斯惊讶地问:“你怎么知道?”

翻译无奈道:“他们天天打广告,一共就那点时间,全是香皂洗发水肥皂,跟轰炸似得,谁记不住啊。”

戴维斯可是大为吃惊:“你说什么?它们打广告?很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