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周渔说成立了香水调配公司, 赵立勇是一点不惊讶。
别人是三年一发展,周渔不一样,她是一年发展好几次。
别人建个洗衣粉厂就觉得“哎呀, 老费钱呢, 以后好好干,就生产洗衣粉了”!
周渔不是, 她香水车间,洗衣粉厂刚刚投产,香皂三个品牌还在不停推新产品,可前两天他还听总厂侯显明厂长说, 周渔已经在着力合成洗剂厂的事情。
他们的速度不是一般得快!
说真的, 一开始周渔抢人才的时候, 大家的反应是特别愤怒——这是摘果子,你们把人弄走了, 我们怎么办?
后来周渔开始群攻,大家就根本没时间生气了——生会儿气她新产品就出来了,那不是又多一个竞争对手?
要知道, 大家本来慢慢悠悠过了几十年, 虽然说市场经济了,开始动起来, 那开车还得先热热车呢,周渔是压根不给他们时间啊, 一帮老胳膊老腿的老厂子, 要想能吃饭, 只能将大锅饭扔到一边,跟着加速。
这半年多,大家是先马不停蹄研究华美日化为什么会成功, 随后学着周渔对品牌定位,学着周渔推各种类型的产品,学着周渔打广告。
一个个忙的跟拉磨的驴子似得,见面一张口就是:“我们有个产品要上市”,哪里还有精神头去对周渔愤怒。
不过,赵立勇有时候觉得周渔真是个神奇的人,你看明明当时她让人拽着他的脖颈跑到总厂骂人,可他现在对周渔也没半点气愤,就是自尊让他别扭点,但不好的话是半点没有的,遇到事儿那是真传声。
这群本身对周渔有意见的日化厂也是如此,明明一个个追的累死累活,但渐渐地态度就不一样了。
他不能说所有人都对周渔对华美日化没意见,但他可以保证,但凡跟上的如今再问,虽然交梅树村入场费的时候一个个说周渔要价高,但总的来说,那不过是抱怨,跟过去的敌对已经是完全不同了。
所以,周渔第一次说要参加,赵立勇是不赞成的,纯拉仇恨,这帮人又得被刺激。
但周渔说香精调配公司成立了,还能服务大家,赵立勇眼睛都亮了,他可没少被侯显明嘟囔——周渔那香味怎么调配的,为什么我们就不行?
他二话没说就应了:“我去跟大家商量。”
不过他也说了:“这个评比一向都是国企参加,从来没有私人工厂,可能不太容易,但甭管怎么样,你的消息我会传递给大家。”
意思就是,就算你不参加,你这香精调配公司的生意也不会差的。
周渔就说:“你先问。”
这三个字颇有意思,等着挂了电话,赵立勇就觉得周渔后面肯定有事,她这人不打无准备的仗。
这个评比是日化局牵头的,每年一次,用意很简单,夏国日化是从零开始的,大家摸着石头过河,生产中总是有各种问题,那就凑在一起,对各厂的产品进行评定,选出优秀的,找出不合格的。
这样一来,随着举办的次数增多,整个行业的产品质量也会渐渐提升。
不过,这两年这个评比会虽然还办,但跟原先不一样了——如今是自由市场,大家各凭本事竞争,有的厂家就觉得,质量好的不如卖得好,参加不参加也无所谓。
周渔主动去,他以为,周渔这是想要个官方对华美日化质量的评价。
事实上,赵立勇猜到了一半的原因——周渔是想要,但不是为了市场。
华美日化如今因为广告多,铺货量大,如今已经算是夏国的日化著名品牌了,这就证明,有没有这个评奖对销售是不影响的——好产品用一用消费者就知道行不行。
她进这个评定会,其实是觉得到了可以坐下来一起聊一聊的时候了。
但她拉着这些厂子跑了半年多,很是了解这些厂子领导们的心思,对她讨厌中带着欣赏,嫌弃里带着忌惮,总归觉得不是一类人。
她倒是可以去找日化局,但那样不利于团结,所以还是“利诱”最方面!
先坐到一起再说。
赵立勇自然是先跟侯显明沟通——他是评定会的委员,侯显明一听第一反应就是:“她怎么舍得卖?”
这倒不是侯显明怀疑周渔的诚意,而是因为华美日化在市场化这块是走在前列的,几乎可以说,华美日化在前面走,大家就跟在后面一边分析一边学。
所以,华美日化其实被他们研究透了的。
除了名牌效应和渠道外,就是他们的味道好,凭着这个,华美日化居然将香水这个小众的品类都做热了,如今蜜桃乌龙皂和香水,已经是年轻人里最受欢迎的,而经过了一个夏天,海盐薄荷也成为了新宠。
但这个领域,愣是只有几家稍微伸了伸脚,就缩了回来——他们配不出来,倒是还有个办法,就是去康曼公司买他们调配好的现成的香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