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第3/4页)
不过,他为了不挨说,还动了脑子,拐带了胡同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这个崔小勇买了块一毛的橡皮,中了1799元的彩电。
比上次刘庆芬一块三毛六中奖的经历还传奇!
周渔倒不是故意打听这个小故事,而是因为这成为了新创看的《夏国商报》一篇文章的开头,而这篇文章就叫做:《陪跑者佳人牌凝脂牛奶皂》。
记者通过抽奖这一幕,通过陪跑的赵小雨和获奖者崔小勇切入,继而描写凝脂皂在上市期间取得的成绩,当然也突出了夏国唯一的日化合资品牌颜美成为陪跑者这一“让人惊诧”地现象。
一个小小的只有两条生产线的日化厂,为什么会打败拥有进口设备,技术和配方的颜美?
这显然值得研究,也引人惊诧!
不过,更值得品味的是,这篇文章最后因为一句话而没有走向批判,因为他们采访了京市日化厂厂长侯显明,记者问他:“请问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侯显明的回答是:“夏国日化任重道远,我认为此时不是对比的时候,是怎么样百花齐放的时候。我以为陪不陪跑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夏国的日化行业,能跑到最后!”
这代表着主流日化厂对于佳人牌的不排斥,周渔不知道是否一石激起千层浪,不过海市日化李晓明可专门打了电话给她:“你怎么说动侯显明的,他可不好说话!”
他还以为是周渔专门找人写的文章呢,周渔笑着问他:“李处长,你太看得起我了,我怎么可能有这样的本事。”
李晓明一想也是,点头道:“不过这篇文章倒是影响不小,我认识的几个厂长都认同侯厂长这话,如今各行业外资都开始渐渐进入了,日化行业早有这一天,咱们还得加油啊!恐怕自由发展的日子不多了。”
京市这边结束后,一切都回归正常,张小翠完全自主就可以,商场的扩张周渔并不准备太快,所以暂时周渔的重心还是放在了日化厂上。
尤雪丽从一号店开始帮忙宣传,效果着实不错,周渔每天跟范广西打电话,都能听见他兴奋地声音:“凝脂皂卖的太快了,我们生产线都是满的。”
但也有问题,在凝脂皂名声大噪,大卖特卖的前提下,日化厂的另一个产品——肥皂却是销量一般。
周渔是先看了四号店的盘点数据,一共七天,四毛四一块的佳人牌肥皂一共卖出去了七千块左右,一天一千块看起来不少,但说真的,很多人是为了抽奖名额,找了个最便宜的日用品买的。
到了第八天,销售额瞬间从一天一千块降到了二百来块,而凝脂皂的销量还在一万块以上——来京出差旅游过路的人很多,大家都是看了广告,前来买凝脂皂的。
用日化区域售货员的说法是:“凝脂皂是有目的来买的,肥皂是想起来捎带的。”
而这个很多人都发现了,一号店到三号店的店长,都提了这个问题,倒是南河各门市部却没有这个问题。
周渔自然能发现区别在哪里——那是因为没有人会为了买块肥皂逛商场。
大家购买肥皂就跟买酱油醋一样,用的差不多了,在附近门市部买一块就行了。
而且买肥皂的人群和逛商场的人群其实重合率并不大的,虽然提倡妇女结婚后也要有自己的生活,但实际情况是,结婚后要上班要忙孩子要收拾家里根本没时间——逛街大部分都是小姑娘和刚结婚未生育的小媳妇。
而这部分顾客是很少负责家里的采买,很难在逛街的时候想着,家里缺块肥皂的。
所以肥皂的问题不是他们的产品不好——事实证明,所有的肥皂,包括海市日化京市日化的,在商场卖的都不好。
是因为渠道错了。
肥皂的销售渠道应该更下沉,譬如南河省一百家门市部,就可以做到出门就能买到。当然,这还不够,如果可以做到更下沉,卖到农村去,那才是巨大的销售市场!
而这个渠道重要吗?
当然重要,很长时间,农村人口都是比城市人口多的,现在是肥皂,以后的洗衣粉,洗发水这些都是需要这个渠道的。
但建设这个渠道太难了,南河一百家门市部已经发展的很快了,这么大的销售网建起来是需要时间的,可肥皂不能干放在那里吧。
而唯一可以深入到全国农村的渠道就是供销社!
连北河的代理商叶景天给她打了个电话来,也这么说:“周总,我看着你们这个凝脂皂如今广告打得好,宣传做得好,报纸也报道,我们这边也受到影响,不少人前来买,很是不错。”
“但你们的肥皂,说真的,卖的太一般了。我找了关系要了个数据,是我们北河省供销社去年的肥皂销量,总计是一千吨左右。这才是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