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第4/5页)

等着回去,很快事情就进入了正轨。

三月初,富源县终于打来了电话,说是案件结束,富源县日化厂厂长左大力在轻工业局局长张程的示意下,侵吞了建厂资金45万余元。并以资金不到位为名,下达假文件,要求厂长柴建华通过招工募集资金。

张程和左大力的贪污罪板上钉钉,只是这部分钱大部分已经追不来了——张程将其中的大部分35万元,打给了自己在美国读书的儿子,他的儿子公派留学出国,目前已经失联。

而左大力的十万块则追回来了八万块——剩下的都花掉了。

至于柴建华工作中有失察,不过不是主观犯罪,所以只是进行了教育,无罪释放。

周渔接到电话当天,就带人去了富源县,一方面是将所有设备清点检查装箱运走,另一方面则是醉汉袁大勇帮助她找了42名工人,用他的话说都是勤劳肯干愿意离乡的。

范广西带人检验设备,周渔就把人面试了一番,除了一个是袁大勇的好兄弟,被他塞进来的,其他果然符合要求。

袁大勇也没想到,周渔气势这么大,自家兄弟这么胆小,周渔就穿着一身西服,往那里一坐,问了一句:“你在厂里干什么的?有什么技术?跟谁搭班?”

他兄弟就说不清楚话了,半天来了一句:“我看大门的,袁大勇是我兄弟,说你有本事,去南州是好事儿,最差也从县里进了市里了,我寻思,我一个光棍汉,去哪里不行,就同意了。”

“我啥也不会干!”

旁边的袁大勇都急了:“张老驴,你咋啥都说,你这样我不跟你做兄弟了。”扭头又跟周渔求饶,“周总,我真不是故意的,他孤儿,脑子也不怎么灵光,就有一身蛮力,我在人家还不欺负他,我不在人家肯定得欺负他。您别生气。”

周渔就问:“蛮力是什么蛮力?”

张老驴立刻说:“我能倒拔垂杨柳!”

这是书上写的鲁智深,周渔还真不知道,扭头问周三春:“可能吗?你行吗?”

周三春慎重地说:“细一点的可能吧,没试过。”

周渔还没说什么,张老驴就直接冲出去了,三月天里,地还没化冻呢,他直接将厂门口的那棵大腿粗的柳树,就在周渔眼前拔了出来!

出来那一刻,周渔都愣了,这真是能人异士。

袁大勇激动坏了,叫着说:“周总,你看,他行的!”

周渔合上了嘴巴,点点头:“是人才。不过……”她看向了袁大勇,“我本来还觉得你这人不错,可以让你当个小组长,现在发现,你居然骗人,你招人有功,就功过相抵吧,当个工人吧。”

袁大勇哪里想到,帮兄弟自己官丢了,顿时就哭丧着个脸,来了句,“我以后可不敢了。”

他敢不敢目前不知道,不过柴建华厂长却是敢。

周渔来了第二天,就去柴家拜访了,在里面待了几个月,柴厂长虽然瘦,却没有任何疲态,整个人精神抖擞,瞧见周渔就笑着说:“周渔小友,我可是跟你神交很久了。咱们终于见面了。"

显然,柴厂长是知道她帮忙救人的事儿,周渔就说:“我也一直很想见见您,您设计的设备真的很有前瞻性,真的省了我们很多事。”

柴厂长显然是个很喜欢别人认同的人,一听这个,立刻哈哈笑了起来,“终于有个能认同我的了,你不知道,当时买这些设备费了多大劲儿,他们都想随便糊弄就行了,可我想最起码一次投入十年内不能拖后腿,跟他们斗智斗勇了很久。”

“哎!”说到这里,他忍不住叹了口气,“只是没想到,岁月不饶人,我这边终于弄好了,也到了退休的时间,那两套设备交给左大力,真是白瞎了,你们买走也好,算是也能发挥一下它的潜力。”

“不过……”柴厂长叮嘱道,“我当时设计的时候,认为在85年左右它还算是先进的,随后就需要进行各种改装,如今已经83年了,你们既然新建厂,就不要省事儿……”

他扭头,从自己的书桌上摸出了一个笔记本递给了周渔,“我在看守所里,跟他们要了个笔记本,他们人都挺好,允许我没事写写文章,这是我这三个月思考的结果,是对这两套设备的改进和加装的建议。周渔小友,我把它送给你,希望你能不急不躁,慢慢壮大!”

最后这八个字是他在工作日记中写过的,周渔记忆深刻,没想到他又将这八个字送给了自己,这显然是想让周渔继承他的理想,将日化厂发扬壮大。

周渔是真的感动了。

这位老厂长,在最艰难的时间里,没有因为被冤枉而自怨自艾,反而利用时间,为她这样一个素未谋面的人,写出了这样一份满含心血与期望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