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周渔这边忙着调兵遣将, 门市部已经将梅树村村民订购的年货集齐了,秦月书专门提前一天在大喇叭上给大家广播了一下:“注意注意!年货明天早上九点到,订了货的人家记得带好清单来取货!”
谁都没想到, 居然这么快!
一时间, 村里热闹坏了!
倒不是缺那点吃的喝的,说真的, 如今梅树村的人可真不缺吃缺喝,尤其是门市部就是周渔开的,里面的店员不少都是梅树村的人,即便不去城里, 平日里说一说, 就给带回来了!
让大家兴奋的有两样, 小朋友和年轻男女们等的是过年的新衣服,大人们则盼的是新家电!
去年, 周渔从肥皂厂得了八张电视机票,五台放在了门市部,成了梅树村门市部的特色, 这一年来, 这电视不知道给门市部招揽了多少客人。
剩下三台,周渔也不小气, 自己留了一台,将剩下两台放在了村委, 平日里大人一台小孩一台, 大家都能看。
这让附近别的村子的人, 羡慕坏了——大家就算是有买电视的,那也是小尺寸黑白的,谁家村委放大彩电?还两台!
就为这个, 十里八乡不少人跑到他们村里想看电视,不过因为梅树村种蘑菇呢,不能让人随便进进出出的,老村长直接拒绝了。
因为这个,他们还得了个小气的名声。
人家还说呢:“不就两台电视吗?这么小气吧啦的,有本事你们家家都有!”
那会儿大家自然是不敢搭腔的,虽然因为种冬季蘑菇大家手上都有了点钱,但周渔也说了,种蘑菇这事儿太简单,人家学去了,他们的利润就减少,谁也不知道这钱能挣多久,能挣多少,可不得省着点吗!
所以去年过年,明明梅树村的人各个手里捏着几百块钱,全村人愣生生过了个紧巴年。
但今年则不一样了!这一年,周渔成立了菌种公司,带着他们从种蘑菇买蘑菇,变成了一边自种,一边卖菌种,他们不再怕别人学会抢了他们的饭碗,人家种的越多,他们的菌种卖出去越多,收的也越多,就越富裕!
有了持续的来源,钱当然敢花了。
所以这次,用秦月书的话说:“我就没见过咱们村男女老少这么大方的时候!”
说是早上九点到,村里人起得早,棚里转一圈,没事的就跑到了村委空地上等着。结果就瞧见周福军拿着一堆的鞭炮过来了,大家伙儿都围了上去:“福军,今天还没到年呢,怎么拿这么多鞭炮?”
周福军笑着说:“老村长说,今天大家都添置东西,是个好日子,放放鞭炮热闹热闹!”
这的确是个热闹事儿,大家伙都伸了手,愣是从村口将鞭炮一直挂到了村委门口,红色的鞭炮缠绕在树上,挂在黄土胚子做成的围墙上,看起来喜气洋洋。
梅树村的货车就是这时候来的,不知道谁家的大小子,直接跑过去把鞭炮点了,立时村里就响起了震耳欲聋的噼里啪啦声,大货车就在这样烟火缭绕中,慢慢地开进村。
不过,守在路旁的村民们很快就发现了不对,这一辆过去怎么还有一辆?
“怎么两辆啊,这么大的货车,两辆得装多少东西?”
“咱们村买了多少啊!”
秦月书这会儿从头上那辆车上跳了下来,爽利的说:“车子太大了,开进去出不来了,谁去村委通知一声,就在这儿卸货,大家来这里领!”
立时,就有七八个半大孩子应了:“我去我去!”声音还响着,人已经不见影了。
这会儿,旁边的人才问秦月书:“怎么这么多?两辆车都满了吗?都什么东西啊!”
秦月书笑着说:“就是这么多,你们买的什么你们自己不知道吗?衣服吃的玩的都不占地方,这里面大部分装的都是你们买的电器啊。没看这车的车牌号吗?不是咱南州的,直接从省城过来的。”
“没买多少吧。”张小翠的婆婆,江奶奶说,“我就要了一台电视机,我瞧着村里的挺好,没事干开着也有个响动,再说了,孩子也愿意看。”
“我家儿媳妇说,村里要赶集买肉,一放好几天不新鲜,说是吃了对身体不好,她要台电冰箱。她在外面工作什么都懂,我们就听她的就是了。”
“哦对,她还给买了台洗衣机,说是现在种蘑菇活重,不要自己洗衣服了,用洗衣机就行。我说没管道,她说不碍事,打了井按个电动泵,也能用。”
“就要了这三样!”
江奶奶一说完,秦月书都乐了,“江婶子,一共就三样大家电,你都要齐了,还没要多少啊。”
江奶奶想想,“也是。那……都跟我家一样?”
“可不是!”秋桂婶在旁边说,“我们家也要了三样,家里天天忙,大家回去谁也不想洗衣服,洗衣机是必须的。那冰箱是他们说夏天喝凉水舒服,回来吃根雪糕爽快,那就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