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第4/5页)

“但是,我们现在的服务业是做不到。那怎么办?国家日报直接写大家需要改,有用吗?效果很有限,涉事的单位进行一下自我批评和自我检讨,态度可能好两个月,就又回去了。”

“怎样才能从根上做出改变呢?是让所有人都意识到那是不对的。长时间的你来我往的辩论,让大家把所有能想到的,都摆在明面上,那必然让对的更真,让错的一览无余。”

“所以,有的厂子,瞧见我们受到了一些批评,就坐不住了,恨不得卷了铺盖卷连夜拔腿就跑。我只能说,他们的问题太大了。他们不但目光是短视的,看不到国家日报的用心,他们更是不尊重顾客的,他们只为自己安危,却看不到顾客们真正的心声!”

“这样的厂子,鼠目寸光、背信弃义,只为利己不想为人民服务,我们一号店的态度是:想撤!立刻撤!我们一刻也不留!”

周渔这话可是让人耳目一新!

只要看报,就会知道,一号店如今在风头浪尖上,他们作为顾客是支持一号店的,但是也会想,这家店恐怕难了。

哪里想到,这位年轻的周经理,居然有这样的眼光!这样的自信!这样的思想高度!

可想想她难道说的不对吗?国家日报是什么地方,怎么可能想不到报纸发出后一号店的处境,怎么可能明为表扬实际让一号店倒闭?

再想想看,百货大楼这样的服务态度真的是对的吗?怎么可能呢?那么就如周经理所言,一切应该向着好的地方发展,怎么可能让一号店倒闭?

不少人都恍然:对啊!周经理说得对!错的永远不会成为对的,但对的即便历经艰险也是对的。

不少人忍不住地给周渔鼓起了掌。

而哗啦啦的掌声中,王建和一号店的工作人员,脸上洋溢的都是兴奋的表情,只有王一面如死灰——这哪里是撤柜,这是将他们钉在了顾客的对立面,钉在了耻辱架上。

这么多人,想都知道,这事儿肯定会传出去的。就算没有人自发的传,一号店也不会让这番话消失的。

以后,南河日化自私自利鼠目寸光不想为人民服务的这臭名声是坐实了。

那不是行业里的笑话了吗?

怎么……他都不知道,事情怎么会变成这样了?

周渔根本没空搭理他,而是接着说:“刚刚那位同志说,难不成非硫磺皂不可吗?我告诉大家不是的。海市日化最近出了一款叫做杀菌皂的,也是有杀菌功效,还有南州肥皂厂最新研制的大黄药皂,采用了中药大黄,有抑制皮炎的功效,都是可以的。”

“大家可以放心,一号店的商品绝对有质量保证,欢迎大家去那边的柜台挑选使用!我们这里需要搬一下东西,打扰大家了。”

立时有人就说:“没事的,赶紧搬吧!”“对啊,我们也不想买!”

而那六位小姑娘也说:“那我们就去试试这两款,我们不用硫磺皂了!”

一时间,剩下的柜台人更多了,刚刚还热闹的南河日化柜台冷清了下来。

那么多人,东西摆在外面再多也有限,很快就搬完了,王建叫着王一去会计室结账,王一到回去都昏昏沉沉。

倒是薛兰山瞧见他回来了还问:“怎么这么久?”

王一是真恨死薛兰山了,又不是他想撤,都是薛兰山的主意,这要追究起来,自己肯定跑不了。

想了想,他干脆瞒了一半,只说了周渔让当众撤柜的事儿。省的薛兰山有准备,提前甩锅给他。

薛兰山气的直接拍了桌:“真是小人!”

倒是一号店的人,听了都挺振奋的,原本是看起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关门的担忧,如今却是他们辩论就辩论吧,反正我们生意越来越好的淡然,服务态度更好了。

连食堂都说:“今天晚上的米饭包子比平时多了三成,前几天他们都心情不好吃不下,今天可算是放开吃了。”

周渔:……

当然,王建和张小翠作为一号店的负责人,是最兴奋的,他们也觉得周渔说得对。

等着周渔一回办公室,跟着的王建就忍不住说:“经理,你说的可真好,我心里都亮堂了。我想把这话传出去,让更多的顾客知道,也让更多的供应厂知道。我猜想,有了这句话,能安不少厂子的心。”

周渔其实也是这个想法,她点点头:“想做就去做吧。不过,不要完全寄希望于别人的回心转意,不是说已经有十来家民企找咱们了,仔细考察一下,留好后手。”

王建连忙点头,他还是很担心:“经理,你说这场辩论还需要多久啊。”

周渔哪里知道,这一切都是她的推断,但是绝对是空穴来风。记者徐飞采访完刘庆芬是八号,当天晚上就回了京市,依着她对记者的了解,这篇稿子大概在九号十号就写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