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第4/5页)

“我是西江人,我的母亲是南河人,我这次是陪着母亲回家探亲,在省城中转,从国家日报上看到过一号店的报道,所以过来逛了逛。没想到这里品种多,样式多,售货员也非常为顾客着想,帮我用预算的价格配置了得体的礼物,我很满意。”

这样的还很多,张小翠说:“我感觉,咱们在全国都有名了。还有十几家民营厂找来了,都是南方的,有服装也有百货,王建正在考察!”

当然,也有不好的地方,不知道是人为的,还是客流量上来了,事儿多了起来。

就这七八天的功夫,丢钱的五起,丢小孩的一起,还有偷衣服的三起,更有各种退货的七八起,理由都特别的奇怪,譬如买了饼干回去吃了拿回来,说他们的饼干是陈的,不酥脆了。或者说他们的衣服质量不好,一穿就开档。

还好王建处理的好,饼干是好滋味的,现场比对,根本不是他们厂的。至于衣服,则现场拿了同样的,当场用手撕,根本就斯不开,趁机找了个裁缝过来,从开档的地方挑出了线头,发现整整齐齐的,根本就是剪断的。

送了派出所两次,也没消停下来。

但周渔认定,这肯定本地人干的,外地的不会这么针对他们。她让王建找人去打听这两个人的亲朋好友,社会关系,“用钱砸,我就不信,四邻没有一个想挣钱的。”

钱砸下去,很快就有了结果,这两人都有亲戚是百货大楼的工作人员,一个是服装柜台的组长,一个是销售科科长。

周渔直接告到了省厅刘厅长那里去,这些邪□□儿才没了。

但很快王建就来报告了,“这几天顾客太多了,人流量比开业还多,东西卖的也快,尤其是服装鞋帽,很多人愿意买回去送人,日销量是过去的一倍。我跟各大供应厂都说了,让他们尽快补货,可是,有的回复了,有的到现在都没回复。”

周渔就问:“谁回复了,谁没回复?”

“卖的最好的是海市服装厂的飘然服饰和粤东服装公司的佳人服装,后者是咱自己的公司,一直在补货。海市服装厂那边,许科长倒是回话了,不过说的是她尽量。”

“咱们可是有供货合同的,怎么就尽量了呢,不应该是立刻发货吗?”

“还有卖得好的是海市皮鞋厂的喜乐皮鞋,夏天到了,他们的凉鞋特别受欢迎,两天前库存就见底了,我就已经发了电报过去,但是一直没有回应。”

“这两天我给他们王端文科长打电话,一直没人接。刚刚好不容易接通了,是个业务员接的,他跟我说知道了,会转告王端文的,我问他们王科长干什么去了,什么时候能回话?对方说,不知道不清楚,就给我挂了。”

周渔问:“还有吗?海市日化和食品厂怎么样?”

“海市日化和食品厂的存货比较多,目前还不需要。其他的倒还好,可是服饰鞋帽本就是咱们的主打产品,也是大家最愿意买的,如果这个地方空了,咱们品类齐全的牌子不就砸了吗?”

周渔就说:“我来联系一下他们。”

周渔没直接给他们打电话,而是打给了李晓明,电话拨过去,嘟嘟嘟的响着,周渔对李晓明有信心,但在这样的时刻,任何的信心也不会百分百。

所以,电话接通,李晓明的声音传出的时候,周渔其实是松了口气的,她是个坦荡的人,直接就说了:“我是真怕你也不接我电话。”

李晓明坦言:“你们最近被讨论的很热烈啊。”

“是,顾客喜欢我们,百货大楼恐怕不怎么喜欢我们。可我就是不明白,我们的顾客是一天比一天多,卖货也是一天比一天好,为什么有的厂却不肯给我们供货了呢。”

周渔没点名,但李晓明是个聪明人,他一听就明白周渔的电话为什么这个时候打过来,他直接说:“自然有人施压了。”

周渔猜到是这样:“很多吗?”

“起码京市百货大楼是放出了不满的风声。”

“你要知道,你们一号店的确出货量大,可是京市百货大楼的销售量也不少,而且最重要的是,那是京市的市场啊,没有人会放弃的。”

“更何况,服务态度不好的,被点名的,或者没点名因为你们的报道被批评的,可是不少,大市场和一个店孰轻孰重,很多人是分得清的。”

周渔说:“你也收到了吗?你们也不会供货了吗?”

李晓明的回答是:“隐晦地传达到我们这里了。不过,我跟他们不一样,我更看好你!”

周渔忍不住就笑了:“谢谢!”

可纵然李晓明更看好一号店,但不是所有的厂家都认为一号店更重要的。

很快,一直沉默的王端文终于回复了:“我们最近产量减少,暂时供不了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