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第4/5页)
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都从李晓明身上移走了,放在了周渔身上,他们在看着她,也在审视她,这个年轻的女孩,看起来才二十岁左右的样子,她居然有这样的眼光,有这样的思考能力?
纵然刚刚,大家还觉得跟个体户合作很不可能,但这会儿,大家也开始正视这个有能力的人了。
第一个跟周渔打招呼的,是海市服装厂的销售科科长许丽华,是个颇有气质的美女,她看着周渔满脸欣赏:“我现在很好奇,你要给我们开一个怎样的介绍会。”
第二个则是食品厂业务处主任吴少学,是个大胖胖,一看就是食品厂出来的。
第三个是皮鞋厂的销售科科长王端文,他是个书生,戴着副眼镜,文质彬彬,跟周渔握了握手。
随后则是保温瓶厂和箱包厂的两位厂长,还有蜂蜜厂锁具厂,钢笔厂也都带了人来。
这才算是真正认识了,等着进了会议室,大家自然是惊讶了一番,周渔还听到吴少华问李晓明:“这是周渔真是个农民吗?这也太豪华了,她怎么这么有钱。”
李晓明的回答是,直接将桌子上那个一号店的彩印介绍册塞给了他,吴少学也是个有意思的人,一看忍不住啧了一声:“这外立面贴瓷砖,有钱啊。”
等着翻开,又啧了一声:“好家伙,这水晶大理石,怎么感觉跟国外似得。真是个体户吗?”
等着再翻开,又啧了一声,这会儿就两字:“电梯!”
旁边的许丽华都烦了:“你能不能别这么大惊小怪的。”
吴少学直接说:“这怪我大惊小怪?这不应该怪他们太出人意料吗?”
不得不说,大家翻看着都是这种感觉,所以等着周渔上场,都带着问题,吴少学直接问了出来:“周经理,你们的这个一号店的确不错,你那个品牌塑造也挺有道理,但是,我们不是日化行业,你怎么说服我们呢?譬如我们食品,没有什么高科技,外资即便进入,对我们影响也不大。”
这话说得对,蜂蜜厂的人也跟着点了头。但不得不说,作为第一个问题,实在是有些难回答。
周渔笑着说:“其实,我跟李处长谈外资进入,是在说行业危机,但是危机不一定是外资。我请问,麦乳精的确您家卖得好,但您确定麦乳精一定会持久的卖好吗?”
“首先,食品行业没有技术含量就代表着进入门槛低。也就是说,只要想做,一个烤箱就能做,做好了就能做大,到时候就是竞争者。您别觉得我是在夸张,傻子瓜子已经年产值超过百万元,这就是食品。”
“其次,麦乳精真的没有竞争对手吗?什么人喝麦乳精,孩子和老人,为的是营养。可我据我所知,我们国家的奶粉这两年一直在扩张,相对于加入了炼乳麦糖的麦乳精,奶粉更健康。
更何况,您怎么能说外资没有威胁呢,麦乳精本来就是国外的专利,国外的牌子叫好立克,还有其他类似的产品,只要一进入国内,怎么可能没有竞争?”
吴少学自然知道麦乳精这些问题,事实上,奶粉的确已经渐渐兴起,几个牌子都做得很好,不过,他们的产量也有限,所以暂时影响不大。
但他们不是不担忧的。
如今周渔说出来,倒是让他刮目相看,他算是明白了李晓明的惊讶——根本不是一个行业,周渔怎么知道的?
但他也升起了希望,既然周渔能给李晓明一个办法,那是不是也能给他一个办法,吴少学问:“难道加入一号店,我们就没有这些竞争了吗?”
“不!不是没有竞争,而是先掌握了一张王牌——那就是销售渠道。”
这话说的大家都有点不太懂,不过周渔没有给予解释,她接着往下讲:“就跟我跟李处长讲的一样,我想要做成夏国最大的连锁门市店。我这并不是自夸,而是真的有想法,您看这里。”
说着,两个男生就将一张简易地图挂在了后面的木板上,用夹子夹住了,周渔指着说:“这是南州,我们目前有13家门市部。这是南河省,南河省一共有12个城市,我们目前的计划是,在今年年底,在每个城市都要有一家梅树村门市部。”
“明年开始,我们将以每个城市的这家店为中心,进行扩张,我们准备在一年内,让南河省的门市部的门店不少于一百家。”
“而在五年内,我想将门市部开遍全国。您知道我们的门市部定义是什么?是品类更加全,价格更加便宜,服务更加好的供销社。它会成为每个人生活中购物的帮手,就像我们在南州市做到的一样——买东西先来梅树村。他会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
李晓明都惊讶起来,周渔没跟他说过这些,她只讲了一号店,而现在她在讲梅树村所有门市部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