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唐廷的心腹大患河朔三镇中,幽州与成德业已称臣,剩下的刺儿头魏博见势不妙,也有了归附之意。
魏博节度使田彦璋上奏朝廷,表示愿亲自前往长安参拜二圣,期间让儿子田允之担任魏博留后。此举看似恭顺,实则暗藏心机,他想保住田氏家族在魏博的世袭统治,继续当这片地域的土皇帝。
李元瑛果断拒绝。如果不能掌握藩镇的人事任免和财政大权,所谓的投忠不过是一纸空文,毫无实际意义。
田氏见此计不成,很快又上了一道表,为儿子求婚,祈求朝廷出降一位公主到魏博,借此维系家族地位。再次被兄妹二人驳回。
李宝珠要求田彦璋参照成德之例,送儿子田允之来长安为质,请未婚公主们亲自相看,瞧瞧这位魏博公子能否入得了她们的眼。
双方来回拉扯,一直没能达成协议。但明眼人都知道,河北统一乃是大势所趋,田氏已是强弩之末。
朝政日渐清明,新君励精图治,躬行节俭,御史台的言官们找不到可谏之事,很是寂寞。直到深秋季节,他们终于逮到一个破绽——长公主敕令工部修葺骊山离宫,疏浚温泉池。
华清宫因玄宗与杨贵妃的风流韵事,成为奢靡误国的象征。过去数十载,历任君王们刻意冷落此地,以示“去天宝旧弊”。如今公主下旨修缮华清宫,那就是又要奢靡荒淫了,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群臣摩拳擦掌,构思传世之谏。
然而当看到工部给出的单薄预算后,他们又失望地悻悻作罢。公主抠抠搜搜地只翻修了三四间屋和一间马厩,这点规模,连他们藏娇养外室的外宅都比不上。
“春寒赐浴华清池”,有传闻说公主此举是为与情人幽会。但这巴掌大的地方,仪仗车队都驻扎不下,真不知是养情人还是养猫。
转眼间,又是一个冬天过去,莺飞草长,李白桃红。寒食节与清明节重叠,朝廷依例放七天假,君臣可以暂时放下公务,或扫墓祭祖,或郊游踏青,享受明媚春光。
春假最后一天,宝珠骑着驴,低调地从骊山离宫漫步而出,为她牵驴的人自然是青衫客韦训。这个冬天,每逢旬休和节假日,宝珠总会微服私行,去华清池与他幽会,一起泡温泉。
这几日闭门谢客,抛开烦人的政务,头脑虽得轻松,腰腿却酸软得走不动路。宝珠暗想,下回再放这么长的假,还是去打猎吧。
“直接回宫?还是去东市西市逛逛?”韦训问道。
宝珠骂了一句:“我哪儿还有力气再逛街?你成心的吧?”
韦训眼神游移,装聋作哑不接话。
“回长安。不过中途路过一个地方,值得一瞧。”宝珠顿了顿道:“‘凤凰胎’的谜团,我大概解开了。”
韦训听到这个词,回身握住她的腕子,珍而重之摩挲那道伤痕,问道:“这还有什么疑问?”
“当然有!”宝珠郑重其事地说:“这整件案子中有个巨大漏洞。如果李氏皇族拥有真龙之血,天命所归,则不可能被陈师古‘捕杀硕鼠’的阴谋所害,导致社稷颠覆。倘若李家人只是普通凡人,那炼成人丹就不应该有救人性命的特殊药效。这两者本就矛盾。
我虽觉得自己有些气运,但血肉之躯,与布衣百姓没什么区别,为什么你饮下我的血,病就痊愈了呢?再说周青阳当时强调必须用‘长安的李氏皇族’入药,那住在洛阳的李昱一家难道就不是凤凰胎,没有药效?”
二人边走边聊。自韦训病愈、与宝珠复合之后,他便将陈师古的阴谋与凤凰胎和盘托出。宝珠这才明白为何他明明拿到了治病丹方,却仍执意不辞而别。患难与共,坦诚以待,彼时感情愈发深笃。
韦训皱眉道:“这件事我也琢磨过,始终没弄明白。原以为是因为你们李家人常服用什么特别的丹药或者珍馐,所以血肉有药效。可你回宫之后,我也没见你吃过什么特别稀奇古怪的东西。”
宝珠道:“这也说不通。我跟元忆爱吃热洛河之类的内脏菜肴,阿兄一点儿不碰;元忆喜欢吃奶酥和醍醐,我却觉得腻味。我们三兄妹一母所出,饮食习惯都天差地别,更别说其他宗室了。
但有一样东西,我们所有人是相同的——那就是饮用水。
从你那得知凤凰胎的真相后,我就一直在琢磨这个疑点。但凡历史悠久、人口稠密的大城,都有井水咸苦的问题,长安跟幽州也不例外。在幽州时,王府从附近玉泉取水使用。长安的高官富豪们但凡有点资财的,都从城外买水,不喝城内井水。
我专门询问过内侍省,他们说从百年前起,宫内就用骆驼从霖佑县运水。因为路途遥远,费工费力,只有皇室成员有资格吃用。十王宅百孙院的宗室蒙恩,也是用那里的水。这规矩沿袭太久,连我们自家人都未必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