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成蛟龙(第3/5页)

片刻之后,高明统放下书信,他掌朝廷多年,自然有着气度,就问着:“西南的情况任何?”

“回秉相爷,西南蛮军凶狠,多以骑战,野战难以对抗,但是却不擅长攻城,所以主人就望朝廷许之屯田,又修城墙而防之。”

西南军凶狠,这早已经知道,十数年来,朝廷屡次大败已经证明了这点,因此高明统听得微微点头,说着:“说起来,能守住,就已经是功劳,你家主子之功,本相已经知晓了,至于屯田嘛……”

他细细想了想,从情报上说,屯田也只有十数万人,补满三镇五卫也不足,倒也没有什么大问题,就说着:“这事尚可议之。”

这句话实是许了,夏盘顿时大喜,这二件事作成,他的功劳就大了,连忙跪下磕头:“谢相爷,谢相爷。”

高明统受了礼,却是挥手,夏盘就恭谨地退了出去。

等他退了出去,就有一人从后面转了出来,说着:“相爷?”

“哼,区区一些金银,就想糊弄本相,不过,这人还算知趣,西南蛮兵凶狠,本相朝中之事正急,先不必去管他,等他屯完了田,朝中也作完了事,再取之不迟。”高明统冷笑地说着:“如是知趣,还可用之,如是不知……”

那人听了,一想也是,现在最要紧是朝廷,这次借机杀得几个大臣,不过是开端,等朝廷鼎定,这区区几万人也算不得什么,当下躬身说着:“是,主上英明。”

永安十二年四月,上许之军屯,但是只意思意思,发了五万石粮和五万两银子。

受到圣旨,方信立刻下达命令进行军屯。

军屯自然不是一窝蜂而上,首先就是现有军队自己内部。

三镇五卫的军户,全部整编,方信借机,分为精兵、正兵、新兵三等,留在关后的不给予土地,出关军屯者,按照等级不同,得十亩、二十亩、三十亩地,又把一些受伤制残的老兵,安排为屯田的伍长之类

大楚立国,军户也曾经分得田地,但是一百五十年后,人口繁衍,土地早就不堪分配,再加上吞并、贪污、扣克,以及大量罪犯流放边疆为兵,所以军户已经陷入困境,不能糊口,再加上战争,大量流民入关,参军者只靠少量军饷勉强养活家人。

这次军屯,反响比预料的好,大部分军户都愿意出关屯田,由于是自家人,因此军人顿时动员起来,与三道子县,上万兵马士气如虹,随时等候着迎击蛮军的侵入。

方信组织起来也很是井井有条,有战斗力的军户,先进行屯田,强壮流民参与劳动而获得粮食,先规划好,建20个棱堡,分布在全县各据点,以后屯田的据点就被分割和控制。

就算将屯田分成五批,但是十数万百姓,加上数万军户,里面的关系别提多麻烦了,幕府的人马,全部抽调而出,完成此事,直忙得天昏地暗

趁这个机会,方信也在名正言顺锻炼和充实幕府班子,幕府只是半官方性质,因此里面的编制可以调整

“主上,现府中长史一人,总揽全局。”

“文薄参事一人,文薄副参事四人,从事十人,掌户籍和文书来往。”

“仓曹参事一人,仓曹副参事四人,从事十人,掌仓库和钱米来往。”

“建兵曹参事一人,兵曹副参事四人,从事十人,掌将士档案,以及新营训练。”

“骑兵参事一人,副参事二人,掌幕府二百五十骑!”

“从事以后吏员另录!”

这些人员,都必须方信一一见面和批准,这可非常费心的工作,方信忙得团团转。

好不容易把这事处理完毕,就又听见一人又说着:“主上,这是各堡堡长的名单,还请主上裁决。”

此人就是姜清柏,圣旨许了他为三道子县县令,但是他态度越发恭谨,拱手恭立。

把文件摊开,入眼,里面是二十个名字,方信看了,又看看后面的附录,都是军户中原本老兵充之,但是大部分是伍长火长之类,并非原套的指挥系统,点了点头,说着:“让这二十人前来见我一次。”

“是,主上。”姜清柏原本功名只是秀才,年才二十许,许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他来作这个县令——虽说县令,但是以后至少三分之一实力在其管辖下。

不过这些日子来,此人调度有方,上应心思,这县令虽然是一个空架子,事事汇报,但是也干得有声有色,极擅长组织和协调。

方信笑着:“清柏请坐,你做得不错。”

“这事事关十万百姓,那敢懈怠,主上对我有提拔之恩,下官只有粉身而报。”他正色地说着。

“你这些日子,对此县有何感想?”

“回主上,三道子县还好,山地和丘陵不算很多,可开发的农田很多,只是县里只有一条梅里雪河,各堡用水和灌溉,问题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