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没有闲职,只有闲人 到茂云向老领导问计 (第3/5页)

张木山没有撒谎,道:“机械类企业多数已准备转移到益杨新管会,这是去年与祝书记定下来的。今天我看了茂云开发区的整体规划,恕我直言,不如益杨新管会。新管会虽然是县级开发区,可是规划科学,投入充足,企业入驻以后硬件、软件都没有什么问题。”

梁天云就扭头对祝焱道:“祝书记,抽个时间我们去益杨学习,看一看益杨新管会。”

祝焱指着侯卫东,笑道:“小侯以前是益杨新管会主任,对新管会建设功不可没。”这是他对自己部下最直接的一次表扬。

梁天云此时才想了起来,道:“你是张小佳的爱人,益杨新管会主任,呵,看我这脑子,刚才硬是没有想起来。”

侯卫东道:“我到上海见过周姐,多谢周姐对小佳的关心。”

梁天云呵呵笑道:“周萍是马大哈,我看小佳蛮心细的,也不知是谁照顾谁。”

关于张小佳与周萍在一起读书之事,他早就给祝焱提起过。有事提前给领导汇报,先打预防针,这是他当秘书以来的心得,既是忠诚,又显得天地无私。

梁天云情绪不错,对祝焱道:“茂云开发区正缺这种人才,小侯曾经是益杨新管会主任,当什么科委主任,我的意思是将他调到茂云来,给老李当助手,把茂云开发区认真抓出成绩来。”

老李是茂云地区副专员,挂着开发区主任的职务,给老李当助手,意思是当开发区副主任,行政级别为副处级。

侯卫东含蓄地笑了笑,没有明确答复。

早上7点,侯卫东驱车前往祝焱住所,刚好是7点15分,这也是往常祝焱吃早饭的时间。他在楼下打电话,问道:“祝书记,早上吃什么?我见到街上有一家兰州拉面,环境不错,请你吃拉面。”

以前在益杨时,祝焱总是在家里吃早饭,有一次他无意中说:“早上天天喝牛奶稀饭,对身体有好处,可是有时真想到街上去吃一碗牛肉面,那是很享受的事情。”

祝焱一直都有这个想法,而这个简单愿望,在益杨并不容易实现。他是县委书记,天天都要在电视上露脸,弄得县城里多数人都认识他,到街上吃饭也就成为奢侈的事情。有两次与侯卫东一起在小摊上吃面条,就被摊主拉着反映情况,弄得祝焱很有些为难。

侯卫东知道这些事,一大早就赶过来请祝焱吃兰州拉面。

到了茂云以后,祝焱一般情况下都是在地委招待所食堂吃稀饭、馒头,天天都是老一套,没有什么新花样,他有些腻了。听到侯卫东的提议,欣然同意道:“好,到街上去吃面。”

下楼时,心道:“还是侯卫东好,善解人意,用起来顺手又放心。”他到茂云以后,已经借故换了一个秘书,蒋坤也算不错,只是比起侯卫东来就颇为不如。

7点30分,茂云刚刚从黑夜中苏醒过来,大多数门面都还关着,只有大大小小的早餐馆在开门营业,环卫工人正做着凌晨普扫的扫尾工作。由于吃面的人太多,街道上丢着些白色的餐巾纸,显得凌乱,有些刺眼。

祝焱将车窗缓缓放下,默默地看着这座还在睡意蒙眬之中的城市,心里又涌起了昨天开会的画面,暗道:“哲明和梁天云各执一端,都有几分道理,哲明强调关注民生,梁天云强调发展。其实民生与发展是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发展,市民生活就改善不了。在茂云这个一穷二白的阶段,还是应该以发展为主,等到政府手里有钱了,才能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

从内心深处,祝焱同意梁天云的观点,茂云的棚户区暂时不能动,先将新城发展起来,政府有钱了,才有能力解决下岗企业的问题,发展是改善人民生活的基础。

他同时能够理解哲明的感受,作为在茂云工作二十多年的地委书记,他似乎再也不能对贫困、混乱甚至有些肮脏的老厂区无动于衷。

只是,两人在常委会的争论很快就在茂云传开了,祝焱听到了一种说法:“梁天云一心想搞政绩工程,对老百姓的死活不关心。”听到这种说法,联想到茂云不久前的官场风云,祝焱心里暗自有些担忧。这种担忧没有依据,就如一团雾,能感受到却不能完全说破。

走进一家人气很旺的兰州拉面馆,大厅里面飘着很纯正的面香,“呼哧、呼哧”的吸面声音不断,这种声音如果出现在高级宾馆是失礼,而出现在兰州拉面馆则显得格外亲切,大家共同“呼哧”,吃得津津有味,没有人注意到吃相问题。

这也是中餐之精髓,有人曾设想改革中餐,让中餐也实行分餐制,这样虽然比传统中餐卫生,却失去了传统中餐特有的韵味。

祝焱喜好这种传统的氛围,他是茂云地委副书记,在电视里也经常露面,但是他的面孔形象还没有深入人心,因此,当他坐在餐馆的时候,并没有人认出他。